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20日 10:04:08
努力建设“东方莱茵河”上的璀璨明珠

6362554193854884262275825.png



努力建设“东方莱茵河”上的璀璨明珠


近些年来,望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把湘江建设成东方莱茵河”的明确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总体思路,抢抓“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和撤县设区等重大机遇,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着力创新发展思路,深度开发一江两岸,全力打造“东方莱茵河”重要节点城镇,努力建设省会长沙的新城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两型社会“的实验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实现了由“县城”到“城区”、由“望城”到“融城”、由“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的可喜变化,2011年望城区区域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经济强县(市区)第二。

 

发挥近城临江优势,精心打造湘江滨水新城区


望城区紧邻省会长沙主城区,湘江穿境而过,拥有35公里的湘江岸线资源。我们充分发挥这一特有优势,大力推进江城一体建设,着力建设滨水新城,开启了望城发展的“滨江时代”。


着力提升规划理念。抓住望城全境纳入长沙都市区发展规划和撤县设区重大机遇,把望城作为省会新城区来规划建设,创新规划理念,提升规划水平,以规划创新引领发展创新。在工作理念上,积极化水害为水利,更加注重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发挥,由过去重点关注防汛、抗洪保安转变为综合开发利用为主,促进人水和谐发展。在发展重点上,从“沿路建设,板块经济”向“以江为轴,整体开发”转变,更加注重湘江两岸的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城镇规划、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湘江为自然轴线、东西两大区域全面推进的发展格局。在目标定位上,由过去“典型的农业县”向“现代化省会新城区”转变,主动融入长沙主城区,致力于把望城建设成为代表长沙城市建设新形象、彰显长沙城市发展新特色的新城区。在战略布局上,重点规划建设滨水新城(包括高塘岭镇、星城镇、黄金镇和丁字镇,总面积278平方公里),使之成为湘江流域最具特色的现代化滨水新城区。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坚持区域外和区域内并举推进,切实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区域外,重点加强与长沙主城区的交通对接,从陆路、水运、地面、地下四个方位全面对接长沙主城区,构建与长沙中心城区的“半小时交通圈”。建设雷锋大道、金星大道、金洲大道,实现望城与主城区路网无缝对接;推动潇湘大道北延线、湘江大道北延线向望城拓展,实现沿江两岸路网对接;建设湘江长沙航电综合枢纽,实现水运对接;争取长沙城市地铁向望城延伸,实现地下交通对接。区域内,坚持城区设施与农村设施并重、生产设施与生活设施并重、产业设施与生态设施并重,加大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城乡一体、相互衔接的基础设施体系。近5年,全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0亿元。


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我们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同步解决农村问题和城市问题的金钥匙,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提升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有力促进了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望城成为全省10个城乡统筹示范县(市区)之一。近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1.2%,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88:1,显著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环湘江生态旅游圈


望城历史文化深厚,精神文明绚烂,自然景观优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挖掘与风貌塑造并重,大力推进环湘江生态旅游圈建设,望城已成为湖湘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都市“大观园”。201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54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境内的古镇、古窑、古寺、古街、古书院等文化遗存进行整理和修缮,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了古镇文化、陶瓷文化、乡土文化和渔文化等历史文化品牌,建设了文星古村、彩陶源村等一批特色文化村落。大力弘扬现代精神文明,依托望城是雷锋故乡这一独有资源,深入持续开展学雷锋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建设了文化广场、雷锋“三面书”雕塑等一批展示现代精神文明的人文景观。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注重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推动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塑造人文厚重、典雅大气的城市特色和风貌,使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精心打造古镇群落。以靖港、铜官、乔口、新康等古镇为重点,建设集群开发、协调发展的古镇群落。靖港以“古”为特色,坚持大保护、大利用、修旧如旧的理念,重点修缮和恢复一批明清古建筑群、老字号品牌店,使靖港古镇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乔口以“水”为特色,重点做活水景、水乐、水产“三水”文章,提出了“乔口渔都”的营销概念,叫响了“到乔口渔都呷鱼去”的口号,短短三年时间古镇面积和常住人口翻了一番,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铜官以“陶瓷”为特色,积极推进集生产、开发、销售、展示、体验和传承于一体的陶艺精品街建设,促进传统陶艺与文化产业、工业旅游深度融合,“千年陶城”再现繁华景象。新康以“戏”为特色,依托源远流长的戏曲、皮影戏、酿酒等民俗文化和技艺,积极繁荣民间艺术和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戏乡”发展之路。如今,“到靖港寻古,到乔口吃鱼,到铜官玩陶,到新康看戏”为主题的环湘江生态旅游圈路线图愈加清晰。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四色”旅游,即:以雷锋纪念馆、郭亮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黑麋峰、光明村等生态休闲为重点的绿色旅游;以古镇、宗教、文化为特色的古色旅游;以湘江、团头湖、大泽湖等水资源为依托的蓝色旅游。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以“农事体验,农家休闲,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休闲农业。目前,全区形成了以高新技术引领型、旅游产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壮大型、文化产业主导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连片开发合作型等休闲农业产业群。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望城模式”,2012年9月第四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在望城成功举行。

 

发挥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优势,精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望城区抓住“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重大契机,珍惜和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把望城全域作为一个大公园来规划和建设,建设亲近自然、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科学制定生态环境规划。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编制规划,把生态文明、山水特色、历史神韵融入大公园建设之中,按照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程度分别明确不同的生态控制要求,率先全省制定了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着力构建“一江三山四带五河五洲多湿地”的生态格局,积极打造水网交织、山水环绕、生态宜居的滨水花园城区。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按“两型”标准和要求指导建设发展,做到不破坏山水风貌、不破坏生态环境。重点做好“水”文章,加强湘江水环境污染防治,推进流域污染治理和重点水利水系建设,加大水景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构建“景水交融,人水相亲”的良好氛围。重点做好“绿”文章,突出森林资源保护和城乡绿化统筹两大重点,坚持城区、城镇、村庄“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草地“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持续开展“广植树、多栽花、不露黄”绿化行动,营造“城区绿美相融,城郊绿林环绕,城外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目前,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5平方米。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和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大清洁工程,建立完善“户收、村集、镇运、区处置”的城乡生活垃圾标准化收运处置体系,变突击性“洗脸”为常态化“洗脸”,努力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极大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丁字、茶亭等一批乡镇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躬身“三进” 俯身为民 日常公文
走村入户,深入基层一直是遴选的热点话题,结合自己身边的下乡活动写成。
软件正版化情况日常监督情况 日常公文
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软件正版化工作,建立了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局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把软件正版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此项工作,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有规划、按步骤的推进软件正版化,同时由办公室牵头成立了专项检查小组,对各处室单位的正版软件安装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重点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杀毒软件、网络及办公软件的正版化情况。
2016年软件正版化工作报告 日常公文
为全面做好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把使用正版软件当做事关国家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大事来抓。为了做好使用正版软件自查和整改工作,我局成立了社管局软件管理监督领导小组,认真开展我局正版软件使用情况的自查和整改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