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查“被扣留”令谁原形毕露?
背景:环保部通报称,4月16日上午,环境保护部强化督查第十五督查组对济南市历城区山东绿杰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企业车间内燃煤手烧炉未列入当地燃煤小锅炉淘汰名单,电焊生产工段无粉尘及废气收集处置装置,地面粉尘较重。然而,企业负责人王某称督察人员证件有问题,拒绝检查,不提供相关环保资料,同时将大门紧锁,不允许检查人员离开,扣留执法人员超1小时。
中国青年报发表胡印斌的观点:企业为何有底气扣押环境执法人员?一者,可能与企业长期以来在地方备受呵护因而有恃无恐有关系。地方政府出于GDP的考量,对污染问题,睁一眼闭一眼,不愿意真正落实“环保法”的要求,依法铲除环境毒瘤。这一极端行为可能是企业日常抵触行为的延续。若不是平日里总是无视环保,甚至总是习惯性地搞点事,且一般都平安过关,事到临头,也不会大门落锁,把来自环保部的执法人员扣留下来。这一事件表明,时下的环境治理与企业抵制之间的冲突,已经到了短兵相接、针锋相对的决战时刻。决不能继续容忍企业为所欲为、肆意排污,置公共利益于不顾。同时,基层治理须解答一个更严峻的课题,那就是,地方政府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蓝天保卫战”中,究竟如何选择?是严格贯彻中央政令,雷厉风行,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还是继续护持地方利益,阻挠环保督察?绿杰公司的这一举动,不啻是一封举报信,在尽情展示个别企业无法无天、傲慢自负的同时,也让人重新打量一些地方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的诚意。
小蒋随想:“绿杰环保节能科技”,名字听上去挺光鲜,却用着燃煤手烧炉,产生着大量粉尘废气,面对环保督查人员,干脆“关门放狗”(有环保部发图为证)。这样的污染企业不让它关门,难以平息公众的焦虑与愤怒。对此,济南市委、市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处置措施。公安机关已传唤4名涉案违法行为人。有关部门要求该公司立即停产整顿,立即拆除其小燃煤锅炉,对粉尘污染立即进行彻底整治。又是“连夜”,又是“立即”,固然雷厉风行,但公众不禁要问:早干啥去了?如果环保部督查组不来,“绿杰”的“挂羊头卖狗肉”还要持续多久?当地管理者与地方环保部门此前是否对“绿杰”干的污染勾当不明真相,有没有失察乃至庇护之责?“绿杰”停产整顿是咎由自取,地方管理者可以装成“没事人”吗?“钦差”终归不能在地方久留,上层执法人员离开后,地方官能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可持续地践行环境保护,才是公众的更大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