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入口关”确保干部队伍源清流洁
华瑞雪
“坚决不能让干部‘带病提名’‘带病提拔’。”四川省雅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黎明近日说,该市在严明换届纪律中,紧扣“九严禁”“九个一律”,严格执行省委“六个坚决查处”和市委“四个严明、十个不准”要求,对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5月1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干部队伍源清流洁,是党内政治生活风清弊绝、从政环境天朗气清的重要前提。让“带病干部”止步,从源头上来讲,就是要做到识准人选准人,把好选人用人的“入口关”。识人是用人之基,识人不准导致的是用人不准,用了“劣币”型干部,就会驱逐“良币”型干部。从目前被查处的腐败官员来看,很多是“带病提拔”的,甚至在从政路上是一路“带病提拔”。
吏治松弛是最大的风险,用人腐败是最大的隐患。“带病提拔”的危害众所周知,它不但恶化了政治生态,损害了政府形象,也往往导致官员自身没有好下场,尤其在当前强力反腐的背景下,那些自身不干净、通过各种违规、违纪手段上位的官员,被查处的概率比非“带病提拔”的干部要更大。原因很简单,“带病提拔”付出的成本大,想要捞回成本甚至增值,就必须在提拔后变本加厉地腐败了。
选任干部不是简单的填空,而是要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注重了解干部在重大事件、重要关头、关键时刻的表现,准确评价干部优劣、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经常性综合分析研判,对干部有关问题及其性质、程度等进行会诊辨析、筛查甄别、作出判断,做到提人知情、提情知人。
俗话说,功夫在平时,训练在日常。带兵打仗,强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干部选任,更要把知人识人的功夫下在平时。“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要坚决防止突击提拔和各种无原则、无规矩的“临时动议”。在做好平时知人识人的基础上,要突出针对性、增强灵活性、提高有效性,针对不同考察对象的具体情况,细化考察内容,改进考察方式,力争考察结果全面、客观、准确,为干部选任提供科学依据,防止“带病”干部浑水摸鱼、蒙混过关。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把准选人用人“入口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要及时收集整理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巡视、督导等执纪监督方面信息和网络舆情反映的干部有关情况,建立干部监督信息档案。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更要通过落实责任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干部“带病提拔”问责机制,对“带病提拔”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严格实行“一案双查”“连坐问责”,不仅查“带病提拔”的干部,而且倒查相关责任人,一查到底,问责到人,及时通报典型案例。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从严管理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题中之意和关键所在,更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经济和商务局)
文章转载于求是网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laigao/ycjx/2017-05/16/c_112098265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