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17日 16:04:08
在全市“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362520123308236617005681.png



在全市“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部署我市“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刚才,文忠局长宣读了《唐山市“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各地各单位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网络多次曝光,一些单位存在“吃空饷”的问题,个别地方还相当严重,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意见很大。为此,省委、省政府今年确定了11个县区,先行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试点工作。最近,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试点工作情况的汇报,决定从9月份开始,用4个月的时间,在全省全面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全市各地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深入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是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归根到底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省、市委连续采取检查大额公款消费发票、清理借用和超标超配公车、严禁中秋国庆公款送礼等一系列硬举措,可以说是环环紧扣、招招务实。最近,省委又对社会公布了克服“四风”十件实事,引起高度关注,其中就包括“吃空饷”专项治理。应该说,这项工作已经上升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步步深入的重要举措,能否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是对各级各部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组织意识和执行力的考验。


第二,深入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是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促进党政机关提质提效的客观需要。从试点情况看,一些地方和单位队伍管理不严密、不规范,纪律松弛。一些干部长期不上班,但工资照领;一些在编教师只顾做生意,教书育人的职责由代课教师来履行;有些人还未成年就占着编制;一些职工已去世或失踪,还“盗吃皇粮”,等等。“吃空饷”问题不仅让干事的人心不平、气不顺,严重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还浪费了宝贵的编制资源,造成进口不畅、人才断档。因此,我们必须对那些站着位置不干事的人员加以清理,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从源头上促进党政机关提质提效。


第三,深入开展“吃空饷”治理,是杜绝财政资金流失、节约支出的有效途径。“吃空饷”是慷国家之慨,饱私人之囊。目前,11个试点初步清理出1336人,清理出“吃空饷”资金1065万元,每年还可节约1200多万元,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唐山作为河北的经济和人口大市,清理“吃空饷”的任务同样艰巨。目前,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我市财政收支十分紧张,市领导多次要求厉行节俭节约,严禁奢侈浪费,全力保障民生支出。我们必须把“空吃”的财政资金追缴回来,把不该发放的工资福利停下来,进一步堵塞资金漏洞,把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二、全面扎实推进“吃空饷”专项治理


本次专项治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市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我市《方案》要求,积极稳妥、高质高效地抓好落实。


一要准确把握政策。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坚持边查边改,防止资金流失。在治理工作全过程中,无论是自查上报,还是经举报核查出的“吃空饷”问题,一经查实确认,必须首先停发其工资或补助,保证财政资金不继续流失,而后根据规定步骤依次进行资金追缴、研究人员处理意见、办理有关处理手续等。第二,鼓励自查自纠,严惩隐瞒包庇。此次专项治理,纠正是目的,不是为了处理多少人。对于主动自查上报的,只要能够主动退回多领财政资金、积极配合纠正“吃空饷”行为的,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可不追究责任。历史上单位有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也不予追究。凡不认真自查,被举报并查证属实或经检查核查出的,以及弄虚作假、隐瞒不报的单位和个人,除退回多领资金外,还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三,执行省定标准,不搞层层加码。省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吃空饷”问题处理的指导意见。文件下发后,市领导小组将严格遵照执行,“一把尺子”量到底。各地各单位也要认真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处理标准。


二要切实做到“全覆盖”。此次专项治理的范围,就是所有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所有2013年6-8月份从财政领取工资、福利和补助的人员。治理对象包括8类人员,概括地讲,主要是在编不在岗、退休仍按在职领工资、已故或失踪继续领退休金或补助、应核销减工资以及虚报冒领工资等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各地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确定范围进行清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决不能留死角死面。


三要务求取得实效。在治理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出实招、见实效。一是突出关键环节。对本地本单位人员管理最直接的、最清楚的,就是各级财政财务和组织人事部门,从日常考勤、年终考核到工资福利发放,都有迹可循、有据可查。各地各部门必须牢牢抓住这两个关键环节,客观公正、全面细致地进行自查自纠。如果发现有故意造假、瞒报漏报的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将视情节,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直至单位“一把手”的责任。二是做好信息核查。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站好岗、把好关,组织专门人员,通过调取编制人员数据、财政支付工资数据、工资审批手续等信息,全面审查核实各单位上报情况,并进行分类汇总,确保数据客观全面。三是畅通举报渠道。市、县两级都要公开举报电话、信箱和邮箱,明确专人登记和保管举报信息。对于实名举报的,要单独登记、单独办理、及时反馈。对线索清楚、情节具体的举报,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同时,要注意信息保密,维护举报人的权益,严惩各类打击报复行为。


四要完善长效机制。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防止问题反弹。一是完善管理制度。目前出现“吃空饷”现象,不是人事、编制、财务制度有漏洞,就是单位执行纪律不严格造成的。各级各部门要针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从根本上杜绝“吃空饷”现象。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在今后人员管理中,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分工,信息共享,建立起“吃空饷”动态防治体系。三是增强技术手段。要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和科技手段,完善财政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人员信息数据,让“吃空饷”者无处遁形。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党组(党委)要把“吃空饷”专项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本地区本部门治理工作负起全面领导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对本单位专项治理工作负总责,对关键环节、重要事项亲自部署、亲自把关,特别是清理上报的数据和情况,必须经单位“一把手”签字后上报。各级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认真研究制定方案,按照统一步骤、方法和要求有序有力推进。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精心指导,强化督查。各地各单位要加强政策指导,认真研究梳理有关规定,及时做好咨询答复工作。要加强信息反馈和综合汇总,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市领导小组至少每月组织一次督导检查,对于进度迟缓、工作懈怠,不认真、走过场的单位,将责令进行整改。


三要关注舆情,正确引导。各地各单位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内紧外松,做好群众举报受理和政策解释工作。要加强对外信息发布管理,各类“吃空饷”专项治理典型案例、重要信息和汇总数据,未经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对外发布。要加强对舆情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妥善应对、审慎处理相关舆情,牢牢把握主动权,避免负面炒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同志们,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卓有成效地抓好各项工作,努力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提供有力保证!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