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27日 22:45:16
分享行测答题技巧

学霸说头图.png


  行测考试整体来讲是很考察人的整体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决定成绩的有三方面

  • 基础和智商。这决定了你分数的上限。必须要承认这是应试考试,那些初高中成绩就一般的,通常考不过在同等复习程度下的学霸,没办法,人与人的差距要承认。

  • 主观努力。包括努力的方向和努力的程度。尤其是基础一般,智商一般的。努力方向,是指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接触正确的理论,结合自身特点学习,少走弯路,努力程度,当然就是你付出多少时间金钱和精力了。

  • 心态。心态有时真的决定成功与否,这不是鸡汤。我见过太多考生,考前紧张的吃不下睡不着,还有不少平时在学习时就各种危难、忐忑。觉得数学难学,就抵触;碰到一道题不会做了,就厌烦,甚至整套卷看都不想看了;读大段文字看不进去,不知所云。有多少人是这样?这种心态,这种心理素质,说句不好听的,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考上?

  总结起来行测分低的,无外乎三个原因:笨,懒,怂。

  要想提分,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好的基础和聪明的大脑你并不具备,那就解决后两个问题。建议如下:
  1.系统学习
 系统地把整个行测,所有模块和小的知识点都过一遍。为此,应买一套教材,行测方面,市面上各个版本大同小异,不用听机构吹;应至少听一遍完整的课程。自控能力强的,可以参与线上学习或者买视频课程,相对比较自由。自控能力差的,报一个地面班,一周左右,可以认真系统的学习整个行测,效率最高,还可以直接和老师互动,效果好。
这里插两句废话,说两个点。

  • 第一,线上课程和视频课程建议花点钱买正版。我不是道德帝,但是毕竟机构研发不易,要支持人家的知识和智力付出。很多人买了课,回头就破解,在淘宝把视频卖了,这种做法非常掉价。哪怕几个人共买一套课程总行吧?当然了,说回来,视频的话,你如果非听盗版,其实知识点上没什么太多差异,听前两年的也行。不过老师的理论和思路也会进步,还是听新的好。

  • 第二,报地面班的话要多留点心。首先,要问清授课师资是谁,如是大机构,应该不会告诉你谁来上课,那么你就应该多留意下,可以多问些问题。问些讲义之外的题目,如果老师有思路,能说明白,就可以。完全照着讲义讲课的,不可能是优秀的老师。庸师是有可能把你带上弯路的。当然,不必拿老师是否会讲错题目来判断,人都可能犯错。另外,报班要报适合自己的,如果很笨,基础差,就从基础学起。否则一上来就听拔高的,绝对会让你晕菜。

2.模块练习。
  把自己不是很熟练、听课感觉比较费劲的模块拿出来,专门练习。另外,做几套卷子测试下,时间比考试要求上浮30%。在不蒙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常识低于50%,数学低于50%,言语低于70%,其他低于80%,就可以算比较差。可以专门练习。

  • 常识的话,可以重点积累下宪法民法商法等基本法律知识、马哲和党史基本知识、经济学金融学基本术语和传统文化、历史常识。这些都只看纲要性的东西即可,没必要深入。不过,这个工作量很大,常识考察的是一个人文理各方面的基本素养,短期难以突破,若复习时间短,可以放一放,平时生活多留心。

  • 数量关系。系统学习常考题型,各题型题目反复做,思考一个题目的考点、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另外,练习好整除、方程、代入排除、特值的基本方法。自己苦练,也多向高手请教。切记,数学不要记太多基本题型和常考模型以外的公式和结论。数学糟糕的人记这些只会让脑子更乱,要重点去读明白题、分析基本关系。

  • 言语理解。平时注意积累,包括词汇的积累、阅读的积累。逻辑填空重点分析文段意思,判断前后内容的逻辑呼应;片段阅读重点强化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这一点就体现出平时读书的重要性了。很多考生平时基本不读书,读也是读那些乱七八糟的霸道总裁之类或者成功学的东西。如果平时读书少,语文基础一般,就多去人民网、新华网看看文章,逐字逐句的分析其结构如何、意思是什么,前后怎样过渡衔接。当然这是课外工夫,具体做题时,也是要学会逐字逐句分析,判断文段每句话的意思,分析前后关系,判断题目背景和作者(出题人)意图。这个过程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必有收获。要学会拒绝任何模式化和速成的东西。

  • 判断推理。图推只要掌握常考题型,再把真题多练练就好了,没什么难度;类比推理,侧重于对题干词语逻辑关系的把握,这两年偏向于对常识内容的考察,通常难度不大;定义判断,这个模块需要好好抓抓。一个定义通常要考察的核心只有一两个,多分析,必然慢慢会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入手。定义判断平均正确率不高,但是可以提上去;逻辑判断,演绎推理把握规则就好,这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是可能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必须不断做不断思考,多琢磨,到底两个事物之间什么关系?怎么发生联系的?如果加强或打断这种联系?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就是不讲逻辑的,这个模块练好,也和我们生活中是否讲理有联系啊 。

  • 资料分析。整个行测最有性价比的一个模块。正确率低于85%都属于应该自抽嘴巴的。把常考概念和公式烂熟于心,练好并可以熟练运用两三种计算方法,剩下就是练习了。每天25分钟限时练习4篇,不出三周,必有明显成效。

3.整卷练习。模拟练习完整的卷子(最好是纸质版)少于50套,别好意思说自己辛苦付出过。整卷练习的目的在于:一,把握自己做题节奏。每个模块该如何分配时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个节奏要稳定下来。有人说,行测考试时间那么短,没有人能做完,本来行测就是要学会放弃。这是loser的论调,如果真限时一次性完成,时时调整节奏,50套练下来,做不完题那是奇葩。别说做完,提前完成的人都不少。二,提高对各模块知识点的熟练度,加强理解和把握。这里推荐关注公务员考试吧:gwyksb这个微信,里面的行测每日一练和考点精讲非常好。稳定的水平不是从大量的模块练习中体现出来的,而是在套题中体现出来的。
4.与人共进。最好有小伙伴跟着一起学,制定计划,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一个人备考是孤独的,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放弃的情绪。当然,不要找怨妇怨男当考友,那些整天自怨自艾的家伙最没出息,跟他们一起学还不如找你家喵大王一起学。另外,如果你认识高手,那最好,多请高手吃好吃的,送点小礼物啊,让高手欢喜地教你学习,如果你的男票或女票是高手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全程陪同。不过注意学习为主,不要在学习时你侬我侬耽误正事,俩人都得自律。其实,如果认识有水平的老师是最好的,前提是这个老师有时间,且愿意点拨你。真正既有时间,又肯无条件为你点拨,水平又好的老师并不多,所以一旦遇到,嘴甜些,态度积极些,内心强大些,别像人家欠你一样,也别人家不回应就像自己碰了灰,更别被批评就像没法活了,玻璃心的人能干好什么事?
  公考行测很难吗?不难,若真踏踏实实,认真勤恳,70分至少是可以达到的。很多人笨又懒,不愿比别人付出多,又想比别人考的高,这不是痴人说梦?行测学习,应扎扎实实,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水平,千万不要相信什么狗屁秒杀技,也不要迷信任何人的高分经验。考公务员,这点认知能力还是要有的。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2017公考来了,测一测你是不是炮灰君? 学霸说
有的考生很多年都考不上,有些人甚至压根也从来没有细想过自己老成炮灰君的原因……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哪几类人容易成为炮灰,顺便给大家奉上防炮灰五大攻略。
原创|155分上岸公务员行测秘籍 学霸说
155分上岸公务员分享成功经验,行测申论答题技巧
原创|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入门技巧 学霸说
讲解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经验和技巧,以及在备考中间需要注意的。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