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步知网 转载 2017年10月27日 22:44:19
易混淆近义词语汇总(十)

4.gif

26、几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着强调两者相差甚微,如“在小村子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简直: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实质上就是之意,强调的程度比“几乎”深,如“今日的洞庭湖,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缀成的崭新世界!”

 

27、基于:主要表示依据、根据,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之意,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用在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面一般不用主语),如“鉴于上次比赛上各自为政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题例1:_____上次“一弹多投”空中拦截试验失败的教训,美国决定暂缓多级导弹的研制。(鉴于)

 

题例2:1993年春节,_____安全和环保的考虑,北京等近300个城市开始禁,鞭炮。(基于)

 

28、继而:状态副词,表示发生的两件事紧紧相连,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如“既而雨停了,我们继续攀登泰山”。

 

题例:联欢晚会开始了,首先是大合唱和女声独唱,_____演出了歌剧《丝路花雨》。(继而)

 

29、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或进行某事,不绕弯、不间断,如“放学后,他径直到文化广场去了”。

 

径自:是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强调个人行为,多含贬义,如“他不听师长的劝告,径自离校出走”。

 

30、渐渐:表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如“过了清明节,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

 

慢慢:重在表示速度的缓慢,如“别急,让我慢慢把话说完”。

 

尽量:肯定的是一个特定情况后面可能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

 

31、尽管:相当于“虽然”表转折关系,与“但是、可是,却”相呼应;“尽管”肯定的是个特定情况,后面可以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

 

不管:是排除一切条件,后面用疑问代词“怎样、怎么、如何”等,但不能用指示代词。此外,“尽管”还可以单独使用,相当于“只管”,如“有意见尽管提,不要客气”。

 

考例:_____天气恶劣,这些初到庐山的外国朋友还是游兴盎然。(尽管)

 

32、究竟:①表示追根求底,常用于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副词;②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想到门口看个究竟”。

 

毕竟:是终于、最后之意,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33、绝然:有断然、绝对之意,如“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最后一个”。

 

决然:①形容很坚决,如“决然返回”;②是表示必然,一定之意,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34、减少:指减去一部分,如“工作中的缺点减少了”。

 

缩小:指使由大变小,如“缩小范围”。

 

题例:“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_____我国东西部的差距。(缩小)

 

35、精确:指非常准确,非常正确,如“精确计算”。

 

透彻:指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如“这一番话说得非常透彻”。

 

考例: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___凝练。(透彻)

 

36、鉴赏: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如“鉴赏字画”。

 

鉴别:指辨别真假好坏,如“鉴别古画”。

 

题例: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___能力。(鉴别)

 

37、接收: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如“接收遗产(背叛国家民族的人的财产)”。

 

接洽:指跟联系、洽谈有关事项,如“接洽工作”。

 

题例:某某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要抓紧时间做好_____和管理工作。(04年重庆卷)(接收)

 

38、尽量:副词,表示力求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最限度,如“把你知道的尽量报告给大家”。

 

尽快:指尽量加快,如“使新机器尽快投入生产。”

 

题例: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抓紧干,_____早一点完成任务,(尽量)

 

39、寄予:指寄托,或给予(同情、关怀等),如“国家对青年一代寄予很大希望”“寄予无限同情”。“寄于”指寄托在。“寄寓”把思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物上),即寄居或寄托。

 

题例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总是把兴利除害的希望_____那些充满善良人性的“侠义英雄”身上。(寄于)

 

题例2:新任厂长年富力强,群众_____厚望,希望他能尽快扭转工厂的亏损局面。(寄予)

 

题例3:契河夫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当时所谓“上流社会”,也_____了一些虚无思想。(寄寓)

 

40、间隙:指空隙,如“利用玉米地的间隙套种绿豆” 。

 

间歇:指动作变化等每隔一定的时间停止一会儿,如“心脏病患者常常有间歇脉搏”。

 

题例:老王师傅争分夺秒,经常利用工作_____学习文化知识。(间隙)

 

41、剧变:指剧烈变化,如“形势发生剧变”。

 

巨变:指巨大的变化,如“这几年家乡发生了巨变”。

 

题例:产品销售额一落千丈,形势的_____迫使他必须当机立断,停止生产(剧变)

 

42、解释:①分析阐明,如“科学的解释”②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如“解释词句”。

 

解悟:在认识上由不了解到了解。

 

题例:“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_____和留恋,就是对生活也就失去了兴趣。(解悟)

 

43、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强调个人行为,多含贬义。

 

竟自: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如“虽然没人教他,经过一番摸索,竟自学会了”。

 

题例:这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十分重要,可他因要处理个人私事,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没等会议结束,就_____离开,受到有关领导的批评。(经自)

 

44、机体: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包括动物和植物,也叫有机体。

 

肌体:指身体,也用来比喻组织机构。

 

题例:对腐败分子必须严惩不贷,及时摘除毒瘤,以保证社会_____的健康。(肌体)

 

45、狙击:埋伏在隐藏地点伺机袭击敌人,如“狙击手”。

 

阻击:以防御的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如“阻击战”。

 

题例:湖南省武冈市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全力_____禽流感。(阻击)

 

46、交待: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交待问题”。

 

交代:除有“交待”的意义之外,还有把经手的事务交给接替的人或嘱咐,如交代工作。

 

题例1:班主任老师因公出差,临走前,把班上的事向代理班主任作了_____。(交代)

 

题例2:彭总正在给部下_____工作的时候,红卫兵们冲了进来,他们要他把企图谋反的事情____清楚,可谁都知道这是“莫须有”的。(交代、交待)

 

47、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竞争机制”。

 

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如“学校体制”“领导体制”。

 

题例1:这工厂优化分配_____,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机制)

 

题例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适应出版新形式,我们必须构建版协新 。(体制)

 

48、揭穿 揭发 揭露:都有使隐蔽的人或事物显现出来之意。

 

揭穿:着重指揭开内幕,使明白其欺骗性,对象多为骗人的事,如虚伪、骟局、谎言、花招等,如“揭穿阴谋”“揭穿老底”。

 

揭发:着重指掀开、检举出来 ,使人明白其确实存在,对象多为坏人和坏事,如“揭发罪行”“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

 

揭露:着重指隐蔽的事物显露出来,对象可以是坏人坏事,也可以是一般的事物,如“揭露矛盾”。

 

题例:政府能依法公开_____政府自身的问题,是在中国建设法制社会中了不起的进步。(揭露)

 

49、纠葛:纠缠不清的事物、纠纷,如“他们之间有过纠葛”。

 

纠缠: ①绕在一起,如“问题纠缠不清”。②捣麻烦,如“纠缠不休”。

 

题例:亲戚这层关系就把人千丝万缕地_____在了一起,平添了许多麻烦。(纠缠)

 

50、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置身,如“跻身文坛”。

 

跃居:跳跃到其他事物之上,如“他这次考试跃居第一”。

 

题例1:经得巨贵指引,一夜之间,他俨然就已经_____社会上流。(跻身)

 

题例2:这家公司_____世界同类行业之首,是因为两年内有三项产品获得国际金奖。(跃居)

 

51、积累:(事物)逐渐聚集,如“积累资金”“积累经验”。

 

积淀:指积累沉淀(多指思想,文化等)。“流露”(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流淌”液体流动。

 

吻合:完全符合,如“双方意见吻合”。

 

契合:符合,如“扮演屈原的那个演员,无论是表情还是服装都很契合屈原的身份”。

 

题例1:作者多年_____着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_____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_____,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积淀、流淌、契合)

 

52、紧缺:一般指物资、资金或人员短缺而显得紧张,如“商品紧缺”。

 

紧俏:指商品销路好,供不应求,如“紧俏货”。

 

题例:2004年到2005年,我国小学教师将有较大富余,初中教师有所富余,高中老师—。(紧缺)

 

53、[警告◇劝告◇正告◇告戒]都有提醒、告知之意,“警告”语意较重,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团体,国家等,如“他警告自己,各方面都得多加小心”。“劝告”语意较轻,多用于个人,如“你要多听大家的劝告”。“正告”语意最重,带有严正的色彩,如“正告一切侵略者,玩火者必自焚”。“告戒”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如“再三告诫”“谆谆告诫”。

 

题例:安南说,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不过他还_____伊拉克不要利用联合国安理会在伊问题上的分歧。(警告)

 

54、[俭朴◇简朴]“俭朴”俭省朴素,多形容生活作风,如“服装俭朴”“生活俭朴”。“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如“衣着简朴”

 

题例:父亲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养成了_____的生活作风,这也影响到他的思想,他说的常常很_____却很感人,我想这就是人格的魅力吧!(俭朴、简朴)

 

55、[经心◇精心]“经心”在意、留意,如“漫不经心”。“精心”特别用心、细心,如“精心治疗”“精心制作”。

 

题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看平时做事不_____的他,也能够____照顾自己病中的母亲。(经心、精心)。

 

56、[聚集◇聚积]“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多指人、力量等,如“聚集优势兵力打一场歼灭战”。“聚积”指一点一滴地凑集,多指实物、资金等,如“多方聚积财物”。

 

题例:希望工程捐赠会场上_____了很多人,一个满脸沧桑的三轮车夫将自己了_____十年的血汗钱捐了出来,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聚集、聚积)

 

57、[急需◇亟须]“急需”紧急需要,如“急需处理”“以应急需”。“亟须”紧迫地。

 

题例:印巴冲突激烈,国际社会尤其是安理会应更多地研究维护该地区和平______采取的对策。(急需)

 

58、[举行◇进行]“举行”进行集会。比赛等,后可以带宾语,如“举行会谈”“展览会在文化宫举行”。“进行”从事某项活动,总是用在持续的、正式的、严肃的行为,短暂性的和日常生活的行为不用“进行”,不能带宾语,如“进行讨论”“进行教育和批评”。

 

题例:执法机关对这一重大的走私案件_____了大规模深入的调查,取得了充分确凿的证据。(进行)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极易误用成语解读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题目中对考生成语的运用考查的非常多,本文搜罗了极易误用成语,并帮助考生进行解读和讲解,希望能对考生的行测考试分数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掌握言语意图
公务员考试有一种题型被称为意图判断题,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它和主旨概括题很相似,因此考生在做此种题型时很是头痛,考生需要理解其中的答题思路和考查的要义,从而能够在这一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
病句解析三步走
第一步:将句子的主干提取出来,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先检查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有无成分残缺或多余。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