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部门“玩失踪”,症结在哪儿?
背景:几天前,在深圳做隐形眼镜生意的市民朱先生要找“龙岗区药监局”交医疗器械经营行为自查表。没想到,他来来回回跑了4趟,都没找对地方,咨询114、12331、12345、12315也无果。无奈之下打110报警求助,民警也爱莫能助。
钱江晚报发表陈进红的观点:有些部门的神奇就在于:罚款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就冒出来,办事的时候,又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神奇的地方还在于,朱先生咨询了114、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也无果。这么多公共服务热线,竟然没一个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在以深圳速度引以为傲的这么一个大都市,一个政府部门隐藏之深,也是让老百姓折服了。因为该政府机构换了办公地点就从地图上凭空消失,将政务公开抛之脑后,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如“盲人摸象”。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在原地址贴一公告留下新地址和联系方式,是举手之劳;在政府热线平台更新信息是信息衔接。因为大部制改革,管理部门权限变更,让朱先生不知道找谁。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服务型政府,大部制改革就是通过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权界,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如今,提供“一条龙”服务的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国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在以网络为平台的“网上政务”、“电子政务”大行其道的今天,缺的不是技术支撑,是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落实到位。
小蒋随想:不是所有人都天天盯着政务新闻,不是所有人都对管理机构调整如数家珍,办事群众不知道怎么到政府部门办事很正常。否则,何必设立政务服务热线电话与政府网站?然而,一些政务服务热线也搞不清机构改革与分工,说不明白具体的办事流程;一些政府网站许久不更新,群众想找的办事入口找不到,部门领导“很忙”的报道充斥页面,上述情况正常吗?一旦不正常的事情变得习以为常,只能说明问题的普遍与社会的无奈。“找不着管理者”的事情发生在大部制改革之后,说明要改革的不光是政务机构的架构设置,还应关注某些管理者有没有责任心、新机构的办事渠道是否畅通、广而告之是否做到位、机构改革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首问负责制、一站式服务、大数据管理,这些名词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必须付诸实践,落实到政务服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