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年来申论考试的变化与趋势
(一)材料案例化:
一篇申论材料,有若干个看起来独立的小案例组合而成,其实这些案例,都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要有整体意识。
在分析过程中,通常采用穷尽可能地对每一个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然后,从若干个角度里面寻求共性。
(二)题目碎片化:
由于材料是由众多案例构成,而每一个案例又可以出若干个问题,所以,导致试题不再像往年试题那样大条化,试题的灵活度越来越强,命题的切口越来越多。
(三)答案精准化:
现在申论在改卷过程中,对于关键词的精准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答案吻合度要求越来越强,关键词的准确与否决定了得分高与低,所以在作答过程中,关键词的精准性尤为重要。
(四)阅卷客观化:
申论试卷作为主观性试卷,理论上来说,阅卷过程中主观性应该比较强,但由于考试时限性、阅卷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强度,导致阅卷过程中客观性计分的方式较为明显,在阅读理解题中,按点采分,实际上变成按关键词个数采分。
▌二、申论备考误区
在整个申论备考过程中,最大的误区争议在于背与不背。坚决不能背模板热点套路。但需要背一些申论作答的配件、专用词汇、固定短语、常见句式和相关语段。
三、申论材料加工
(一)材料阅读原则(怎么读)
1、时间原则:精读材料1遍,时间控制在30~50分钟。
2、勾画原则:切忌整行整段画,跳跃摘词快速组句。
3、批注原则:批注越明细越好。按照先要素再主体后行为这样的格式,批在固定的方向。例:原因-政府-投入不足。
(二)去哪里读(阅读重心/物理阅读)
1、首位处
2、关联词(需要记忆)
3、动词:
(1) 行为动词:简单改写既成答案,例如:出台、完善、颁布(需要记忆)。同时申论备考过程中,还需要去记忆一部分申论专用名词。
(2) 指示性动词:后面的观点需要判断,例如:认为、指出、强调。
观点判断的方法如下:
a试题法:如果试题中有反驳或批判某个人物观点这类 题,说明此人物的观点存在问题。如:2012国考副省P111二(观点片面)。
b如果某人提出的观点过于绝对,通常也存在一些问题。申论作答可以用条件复句(只有……才……)但绝不能用绝对复句(只要……就……)如2009国考P57第二题第一条。
c 某人提出的观点,如果出现职能、职权不匹配问题,此观点不能用。如:P57第二题第四条
d 材料中如果有多个人物,观点互为矛盾;通常情况下,以多欺少,或者寻求专业材料解释;如果人物之间无矛盾,默认全部正确。
4、图表、数据
(1) 图表:留神图表前后的文字说明,还要学会看图表的趋势。
(2) 数据:a同类数据出现时留神比较级(例如:2011.424联考B卷)我国老龄化比例8.6%,世界平均水平7.9%。=我国老龄化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b潜在比较(特别注意比较对象)c 注意有效数据。
5、高频词汇:
(1) 时间性词汇:a 静态b动态c指向性
(2) 政治性名词:例如:产业结构、社会保障
(3) 虚词:(需要背诵)在、当、从、对、把、为、受、将、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