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民网 转载 2017年10月15日 19:02:44
规范人才引进,能阻孔雀东南飞吗

    社会头图(长).png


     

     3月12日的两会现场,教育部长陈宝生呼吁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在人才引进一事上应对西北东北高校“手下留情”,称恶性挖人是对西北、东北高校的长期抽血。他提出要建立有效机制,在人才引进、薪酬条件等方面形成规范,杜绝恶性竞争,同时也要改变评价体系,鼓励高校自己培养人才。

  陈部长这番话,确实道出了这几十年来西北、东北地区高校人才流行的窘境。我毕业的兰州大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被《科学》杂志列为中国十三所最好的大学之列,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但这些年流失的人才,可以再办好几所同样水平的兰州大学。人才的持续流失,让母校排名一路下滑,现在大概在70名开外。哪怕是北大清华,也禁不起这种持续几十年的长期化、大规模的人才流失。

  自己辛辛苦苦十几年培养的人才,东部地区轻轻松松一个电话就招走了。人才的流失,对于西北、东北地区的高校有着致命的伤害,更有着严重的后果。西北东北本就相对落后,如果高校也发展不起来,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然而,人才的流动说到底是一个市场行为。东部地区的高校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社会基础,优厚的物质条件以及相对开放的观念,对于想要有一番作为的人来说,如果这样的高校再承诺百万年薪,配套一流实验室,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来就给一套房子,这样的条件,摆在不发达地区的高校教师面前,光靠情怀是难以拒绝的。

  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不发达地区高校,需要回过头来总结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的。马云在谈到员工离职的时候,曾经说无非两个原因,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心受委屈了。在我看来,心受委屈了要比前者更重要。由于高校行政化特有弊端,教师们在升职加薪、评职称分福利等方面难免受到不公正待遇。一次不公正待遇,就是教师离开的催促声。

  同时,国内高校普遍存在大而全的专业设置,不发达地区高校也未能免俗。一批没有什么地方和区域特色的专业设立起来,人家在这里能发展,在外地也能发展,这样就很难留住人才。只有发展当地独有资源和特色的专业领域,才能吸引人才留住。兰州大学的草学和敦煌学,就处于国内顶尖水平,教师离开这里,就相当于离开领域内最顶级的研究机构。这样的专业,别人是想方设法往里钻。而那些普通的,没有什么特色的专业,就有可能留不住人。所以,人才问题,其实是高校自身的发展战略问题。

  高校人才流动,与高等教育资源贫富差距也有极大的关系。据媒体报道,从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预算支出看,贫富差距较为显著。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的高校预算数更多,排名前10位的高校中,东部高校占到了8所,没有一所来自西北、东北。投入越多,人才汇聚程度就越高。要减少东部高校对不发达地区高校的“抽血”,就应适当调整这样的公共预算分配结构。

  高校规范人才引进,当然有必要。但是,如果不调整教育主管部门在高校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不调整高校自身发展战略和思想观念,要靠这样的规范,很难从根本上减少“孔雀东南飞”现象。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遴选热点 | 志愿者诈骗明目张胆映射公共治理滞后 社会
法律欠缺也好,力量不足也罢,抑或其他各种理由,责任都不在公众而在于管理者。
遴选热点 | 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社会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遴选热点 | “互联网+公共服务”呼唤管理升级 社会
“互联网+公共服务”,对传统经营模式发起挑战的同时,也要重视新模式对管理的挑战,要把好责任与安全关,好事才能办好。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