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年国考题-下列哪种情形最可能实行一审终审?( )
A.基层人民法院审理被告提出反诉的买卖合同纠纷案
B.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夫妻双方争夺子女抚养权的离婚案
C.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合同纠纷案
D.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租赁合同纠纷案
【答案】D。
解读:题中强调“最可能实行一审终审”,简单分析可知,“一审”即可“终审”,则案情一定简单而不复杂。查看四个选项:A项中有“被告提出反诉”字样,则被告从被告变为原告,案情一定不简单,可排除;B项中有“争夺子女抚养权”字样,则此案关系青少年成长与未来,而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故可认为此案非同小可,暂可排除;C项中有“本辖区有重大影响”字样,显然可排除;D项中有“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字样,即告知考生案情简单而不复杂,应为答案。综上,解答此题,即使不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只凭对题干和选项理解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2、16年国考题-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实行宪法宣誓的人员不包括( )
A.各级人民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B.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C.党的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机关的工作人员
D.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C。
解读:此题出题本意是考查考生对于最新的“宪法宣誓制度”的了解情况,但考生即使完全未知,仍不妨碍选择。仔细看选项中的蛛丝马迹可见,ABD三个选项的中心词都是“国家工作人员”,而C项的中心词是“工作人员”,没有强调是“国家”的“工作人员”。稍作分析可知,国家工作人员即公职人员,属于财政供养的有编制人员,“工作人员”前不加“国家”二字,则其性质就可能是临时工,没有编制。进而推知,向宪法宣誓的一定要是正式公职人员而非临时工,故选C。
3、17年国考题-如果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适用于古代,下列哪一情形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
A.苏轼发表《赤壁赋》所得稿酬
B.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期间所得俸禄
C.罗尚德将银两存入钱庄所得利息
D.康熙年间旱灾灾民获得救济款
【答案】D。
解读:“个人所得税”是针对公民个人的合法收入征收的税。税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依常理,针对ABC三个选项的情况征税肯定没问题。关于D项,至少可以分析两点:1.救济款虽也可作为广义的“收入”理解,但是明显与前三者有别;2.救济款属于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本来就来自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则如若用税收救济穷人时要从中再收一次税,就显得很滑稽。故分析可知选D。
4、15年吉林省考题-下列企业排污行为,违背法律规定的是( )
A.某印染企业排污前依照法律规定上缴环境保护税,不缴排污费
B.某石化企业取得排污许可证,只按照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C.某橡胶厂排污导致突发环境事件,未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居民
D.某家禽屠宰场属一般排污企业,未向社会公开其污染物的名称
【答案】C。
解读:题干问“违背法律规定的是”,依大众常理,违法行为肯定是不地道的行为,那么读过四个选项可知,AB项的做法肯定没问题,C项肯定有问题,D项谈到“一般排污”而非“重点排污”或“特殊排污”,所以依常理也可推知应该基本没问题。相比较就是C项最为可能“违背法律规定”,事实也是如此。
本文四例,提醒考生,即使知识储备不足,只要认真审题,从题中蛛丝马迹也可得见端倪,凭“通常的认识或见识”即“常理”来获得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