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转载 2017年10月25日 21:05:15
面试"你对..怎么看"真题解答(四)

面试真题及解析.png

【题目】现在年轻人清明节都喜欢出游或待在家里,不愿意参加清明祭祀活动,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清雅深沉、诗意浓郁的节日,祭祀习俗一直被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现在的年轻人清明节的风俗较冷漠,清明节喜欢出去旅游或待在家中,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尊重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明节意味着一种尊重生命的仪式,其主要内涵在于向己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思念与敬意,在祭奠先祖的同时,追忆过去,使人们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重孝道,讲求慎终追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祭拜祖先。孝敬老人,敬重祖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应该发扬光太。”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清明节,其全部意义不仅仅是祭祀,还包含踏青、春游的内容。寄托哀思不拘泥于形式;让生活充满鲜活的色彩,毕竟也是先人对后人的希項所在《并且,现在社会五花八门、古怪、庸俗的祭奠方式散落在不少墓地前,“笔记本电脑”、各款“手机”、各种“冥币”、“麻将”,在公墓外的一些摊位上,“奔驰轿车”“豪华别墅”也都明码标价,给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

  年轻人不愿参加祭祀活动,一方面是因为今天的年轻人或许多数都知道屈原,可没有几个知道介子推,对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加速转型期,带薪休假制度还不是特别完善,很多企业都没有落实,民众休假的权利没有得到保证,因此很多民众利用国家法定假日在家休息或出门旅游,以放松日常工作的劳累。

  因此,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应得到大力的宣传,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清明文明祭祀活动,并且应该注重其核心价值,而不能拘泥于民情中负面的表象。同时,健全带薪休假制度保证群众的休假权利,让民众在法定假日中能有心思和心情去干该干的事情。

题目】去了医院“一号难求”,节假日回家“一票难求”的同时,“黄牛党”现象却泛滥,对此,你怎么看?


【热点背景】

      近日,一条题为“女孩痛斥医院票贩”的视频在各大网站热传,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这则怒斥“黄牛”的视频在击中网友泪点的同时也击中了大家的“怒点”。视频中的女孩自称到北京看病,等一天都没挂到号。怒斥医院票贩子、医院保安里应外合,“300块钱的号,他要4500,我天”,说到激动处,女子哽咽了。这一视频不禁让人想起,2012年12月一名女患者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落泪央求记者打击号贩子。真是不一样的患者,一样的苦楚。对此,涉事的医院回应称,经医院初步调查,此次事件无保安参与倒号的行为及证据。北京市卫计委则表示,对“号贩子”现象尤其是医疗机构内部个别不法人员内外勾结的行为,始终“零容忍”。

      这些年,诸多大城市向票贩子宣战,用网友的话说,“打击票贩子的行动数不清了”。一面是打击票贩子捷报频传,另一面依旧一号难求,患者依旧叫苦连天。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矛盾需要时间,而眼前从技术上完善监管、惩处机制,获得改观,要有“立等可取”的决心。

【参考解读】

       近年来,为了保证群众利益,打击票贩的行动一直在继续,但是仍然是一号难挂,一票难求,黄牛遍地。为打击“黄牛党”,实行实名制、不接受冲突行程购票、升级网络购票软件、预约挂号等措施不断推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事实一再表明,黄牛仍然游刃有余,并没有因为打击而减少。归根结底,对黄牛现象的治理,需回到“资源”二字。

真相并不是“没有勾结就没有黄牛”,而是“没有资源紧缺就没有黄牛泛滥”。黄牛的出现,只是因为“票”成为了一种相对紧缺的资源,这个时候,不管有没有“内外勾结”黄牛都会出现在那里,黄牛的猖獗,病根仍在资源的过度集中以及高度稀缺,管理制度的缺失。归根结底还是资源均衡配置及合理利用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黄牛”就仍将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

    “黄牛党”不仅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必须根治,不能让“黄牛”成为病人看病、回家过年的“拦路虎”。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使得打击票贩的行动真正有理有据有法可依。黄牛屡禁不止,正是钻了法律的空子,“票”成为了稀缺资源,市场的需求,低成本高利润,这些都促使“黄牛党”铤而走险,对于真正有需求的人们来说,就不得不高价购买,陷入这种恶性循环。要打压“票贩子”的张狂,只有法律钳制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层面去设计,这需要一系列程序的公开、公正运用。对于医院,可以将自己的院方资源通过网络、现场公开等渠道公布出去,实时调整预约机制,合理分配资源。针对当前“黄牛”从线下转战线上的现象,除了需要完善相关法规,还要堵上技术漏洞,加强警方网络监控力度主动出击,不断压缩“网络黄牛”生存空间。比如,针对“秒退秒抢”问题,需要改进票务系统功能,改进退票再购规则,让“网络黄牛”无法即退即抢,提高普通旅客的抢票成功率。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监督机制,防止不法分子沆瀣一气。问题总是在“变脸”,但早发现、早预防、早应对是不二法门,制度设计更科学一些、政策制定更周密一些,是治理“黄牛”现象的关键一招。与其打击那些票贩子,倒不如真正从自身系统内做一次全身心的净化,调整运行程序,管住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内部黑手,或许比单纯的打击票贩子痛快的多。


【题目】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中,粉丝数10万以上的大V用户超过1.9万个,100万以上的超过3300个,1000万以上的超过200个。对此你怎么看?

【热点背景】

      大V,指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又有着大群粉丝的“公众人物”。通常把“粉丝”在10万以上的称为网络大。大V多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名人,所以微博账号总有大批粉丝追踪,并因此成为爆料者的求助对象。所以,“大V”在某种程度上和原来的大侠差不多。往往他们的一次转发就会使得一条微博迅速火起来,有人说这些大V其实已经是半个媒体——他们时时引导着互联网上的言论和话题。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中,粉丝数10万以上的大V用户超过1.9万个,100万以上的超过3300个,1000万以上的超过200个。

【参考评析】

       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不单单仅靠传统媒体,而越来越被网络、微信、短信、朋友圈等新兴媒体所取代。微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了向全社会发声的权力,因此而衍生的许多的网络“大V”,也随之拥有了大批忠实的粉丝和拥趸。久而久之,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所说的每一句话、转发的每一条信息,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引发轩然大波。必须注意到的是,这些在网络世界中呼风唤雨的名人,在传播信息时,却极容易在不经意间变成谣言的推手,在无形中扰乱了公共和社会秩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便利,同时对于网络的监管和控制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尤其当今,一条微博的转发,带来的社会效应将很快辐射。正如薛蛮子事件中,薛蛮子曾经转发的“舟山地区自来水中有避孕药”的谣言,经不断转发发酵,引起了群众的恐慌,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网络大V事件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知名人士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另一方面侧面映射出政府网络监管上的薄弱和漏洞。因此,首先,应完善相应的立法,并对新浪微博等媒体的权限和授权V称号的规则进行监管。从源头抓起。其次,应做好日常的监管,一旦发现有不实信息的转发应及时予以屏蔽,以防止更大范围的影响。最后,要做好对公众人士社会责任感的引导,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言语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要对自己的发言负责,形成一个人人监督,互相制约的社会氛围。


【题目】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校门。但遗憾的是,比例的提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的成才困境。你怎么看?

【热点背景】

       日前,一组“关注农村教育农村娃”系列报道正是聚焦于此引发关注。过去一段时间,为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不高的现状,阻断社会阶层固化与贫穷代际传递的趋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新政,如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切实提升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校门。但遗憾的是,比例的提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的成才困境。

【参考剖析】

       在国家加大对于农村学生政策照顾的扶持下,为何还是没有真正的改变农村学生的就学窘境呢,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质量与教育回报率不高,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学生选择尽早打工就业,宁可到大城市做“北漂”、“上漂”,也不愿参加高考;另一方面,那些走入大学校门的农村学生,不少在毕业之际又陷入择业困境——由于缺少社会关系与创业渠道,就业之路比城市孩子狭窄,回到家乡又有些不甘,也需要重新适应,成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夹心层群体”。

这也提醒我们,社会公平需要结果公平,更需要机会公平。就教育领域而言,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育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公平,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进入重点大学的农村与城市生源比例,以及就业机会的均等获得。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让农村娃成才,提供一个贯穿成长全过程的公平舞台,比仅仅在高考招生那一环节提供特殊关照更为重要。

       如何为农村孩子提供贯穿成长始终的公平舞台?

首先,需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尽快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差距,让农村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不输在高考之前的整个基础教育环节。

       其次,要为农村学生提供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改变就业竞争中那种“拼爹”、“拼关系”的状况,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建设,加强农村学生的就业指导,最大程度上降低农村孩子教育成本与失败的风险,提升教育投资回报率。

最后,还要尽快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之间的人才成长立交桥,鼓励农村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更为适合的成长路径,多元化成才,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毕竟,“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更为深刻的内涵,是“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多元成才,辅之以整个社会健康的成才观,鼓励农村孩子毕业后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建设那个乡村中的“中国的未来”。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明都伟大得多。”为农村孩子提供完整教育链条上的公平,不仅可以为广大农村学生带来更多的成长红利,也有利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发展。因为,我们仍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去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题目】从4月26日开始,郑州906路公交推出夏季女性专车。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分别发一趟女性专车。有些乘客认为此举“贴心”,但有些却对此不满。有老大爷因此发脾气,拦车称:“你这是歧视男人”。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郑州市公交部门设立“女性专车”的出发点并不错。伴随着性骚扰行为时有发生,女性出行安全就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在公交部门能够针对性骚扰这个新的“社会公害”,为防范性骚扰做一点有益的尝试,理应获得社会的赞许。

     “女性专用公交”还是新鲜事物,对此,一些男性乘客一时难以接受,这很正常。不过,如果站在女性的角度换位思考就不难理解,衡量文明的标准之一,是一个社会对于女性的态度。眼下,一些地方和部门纷纷推出女性安检专用通道、女性专用停车位、公交车哺乳间等,

       一方面,此举有利于保护女性朋友,防止出现性骚扰。夏季时节,女性乘客穿得比较单薄,而早晚高峰公交车内往往十分拥挤,和一群“大老爷们”挤来挤去,不仅女性尊严荡然无存,还很容易发生性骚扰事件。

       另一方面,二胎政策放开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大大增加,设置女性专车最大限度保障了其乘车的舒适性,减少了公共场所哺乳的尴尬。

除此之外,“女性专用公交”体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人性化关怀,不仅能够对女性乘客起到有形的保护作用,更能对于文明乘车、礼让乘车起到无形的倡导作用。

       对于男性乘客来说,也大可不必为“女性专用公交”而感到低人一等。“女性专用公交”关乎文明无关歧视,此番郑州906路公交在女性专车发车一分钟后,会再发一班正常车次紧跟其后,男女乘客完全可以各取所需,都不会耽误正常乘车。

       应该说,对于郑州公交“女性专车”遭遇诟病,我们并不能完全怪罪社会舆情不够绅士,因为从根本上说,靠男女隔离防范性骚扰的做法本来就是一本念歪的“经”。其实,公交部门保护出行女乘客人身安全,维护行车秩序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多。譬如,公交车车厢建设得更宽畅一点,增派警力,加强公交系统的治安管理,比纯粹设立“女性专车”更有现实意义。可以说,只要措施得当,效果明显,乘客的满意度应该更大。从这个意义讲,“女性专车”饱受诟病,实属情理之中。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2017国考面试热点:校园霸凌
【热点事件背景】 12月9日下午,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家长单女士在网上发文称,儿子于11月24日被一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此前曾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单女士称,目前孩子情绪很不稳定,还被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目前涉事学校称正在处理此事,海淀区教委表示,高度关注此事,正了解相关情况。
公务员面试热点:守规则惨死说明了什么
【热点背景】 10月26日中午,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门口,一位年轻姑娘走下台阶来到路口,人行道绿灯亮起,所有车都停下等候,姑娘也趁此时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奥迪车从后方高速冲出,没有任何减速迹象,瞬间撞毁了前方多辆车,并压住了这位过路的姑娘。
公务员面试最难攻克题型讲解之综合分析题
对于考生来说,面试过程中最难攻破的堡垒就是此题型,不能很好的抓住此题的答题精髓,面试综合分析题目要想得高分一定要审透题目,清楚明白此题问的是什么,另一个重要的就是要抓住答题要点,中公教育专家现以一道例题为例说明。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