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支一扶考试 转载 2017年10月18日 22:23:57
逻辑关系助力行测类比推理题

1.png

在逻辑学上,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而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的类比推理是要求运用逻辑学中的这种方法,根据给出的一组或多组相关的词,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总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先在两组词或者多组词之间“找关系”,然后在选项中找到符合这种关系的词组就可以了。

类比推理题型简洁,但富于变化,需要考生快速判断逻辑关系,找出正确选项。类比推理题不仅要求考生做得对,还要做得快。所以,在类比推理复习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词项间关系,才能做到解题快狠准。常见的词项间关系内容很多,大体包括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理论常识等。

1.全同关系:对于任意两个概念A、B,如果它们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概念A、B之间就具有全同关系。比如:番茄:西红柿;土豆:马铃薯等。

2.全异关系:对于任意两个概念A、B,如果它们的外延完不相同,那么概念A、B之间就具有全异关系。比如:白天:黑夜;黑色:白色等。

3.包含关系:对于任意两个概念A、B,如果B的外延完全在A的外延之中,而A的外延只有部分与B的外延相同,那么概念A、B之间具有包含关系,或称概念B包含A。比如:小提琴:乐器;游戏:手游等。

4.交叉关系:对于任意两个概念A、B,如果A的部分外延与B的部分外延相同,B的部分外延与A的部分外延相同,A的部分外延与B的部分外延不相同,B的部分外延与A的部分外延不相同,那么A和B之间具有交叉关系。比如:学生:党员;商人:男人等。

5.因果关系:如果某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现象发生,这两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关系;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比如:下雨:地湿;洪水:饥荒等。

6.顺承关系:指几个动作或者事件相继发生,具有一定先后顺序。这种关系的次序是按逻辑顺序相继而下,一般不能变换次序。比如:做饭:吃饭:洗碗;生产:运输:销售等。

 

【例1】电脑:计算机

A.公斤:千克 B.公务员:领导

C.长度:公里 D.专家:学者

【答案】A。解析:电脑和计算机指同一事物,公斤和千克是同一计量单位。

 

【例2】动物:植物

A.文章:文字 B.苹果:核桃

C.公司:企业 D.小说:散文

【答案】D。解析:动物和植物是并列关系,都是生物;小说和散文是并列关系,都是文体。 B 项核桃属于坚果。

 

【例3】素描:单色:绘画

A.新闻:纪实:文体 B.书签:阅读:工具

C.变脸:表演:艺术 D.色素:食品:添加剂

【答案】A。解析: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新闻是一种纪实的文体。故答案选 A。

 

【例4】共产党员:模范

A.矛盾:统一 B.文凭:智商

C.企业家:MBA D.新陈代谢:生命

【答案】C。解析:共产党员和模范是交叉关系,企业家和 MBA 也是交叉关系。故答案选 C。

 

【例5】涨价:滞销

A.暴雨:泥泞 B.晴朗:天气

C.土壤:灌溉 D.企业:成本

【答案】A。解析:涨价会引起(货物)滞销;暴雨会引起(道路)泥泞。故答案选 A。

 

【例6】新月:满月:残月

A.生产:销售:消费 B.含苞:怒放:凋零

C.早晨:中午:夜晚 D.春困:秋乏:冬眠

【答案】B。解析:新月、满月、残月是月亮由月初到月末的变化过程;含苞、怒放和凋零 是花朵由开到败的变化过程。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行测类比推理题:常考成语考前速记
类比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知识面广,技巧性比较强的一类题目,这几年考试中总会涉及到常识题,并且常识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因此需要我们对一些常识知识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含有成语类的尝试题目是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知识面广,需要一定积累的题目,那么需要我们做一些必要的功课,我们今天就中国成语中主人公与其对应故事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作为省考中的高频考点,其知识点较多,考察题型比较灵活,有已知真求假,已知真求真。已知真求真,即由真命题推出结论,此类题型在假言命题中是考察重点,而且出题方式灵活多变,可简可难。
两道行测难题
1.归谬法:是指通过假定被反驳的论题为真,由此引申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确定被反驳的论题虚假的方法;根据定义,乙用了归谬法的是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