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20日 10:28:14
用开放的心灵创新发展思路

6362554193854884262275825.png



用开放的心灵创新发展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近几年来,湘西州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地理困境加快破解,绿色生态加快恢复,优势产业加快形成,贫困面貌加快改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但发展模式和发展方法还有待创新,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心灵,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善用土地资源发展经济


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建立健全“统征储备”制度,通过收购、征用、前期开发整理或其他方式储备土地,大胆采用预约收购、挂账收购、变更登记等多种方式储备土地,加快建立以土地供应能力为主导的供地制约机制,把更多的土地掌握在政府手中。加大用地计划争取力度。立足湘西土地结构特征,创意土地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用地指标增量倾斜,有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发展、重大民生事业项目的用地需求。加大土地管制力度。进一步规范土地资源交易市场,把住土地交易数量、结构和节奏,科学有序投放各类用地,并对私下买卖土地、城乡结合部乱占强占土地、党政干部违规建私房占用土地等从严查处。加大土地科学配置力度。不断完善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合理调整城乡用地布局,使小宗土地使用服从规模开发利用,不断提高土地科学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益。

 

善用新模式新方法发展经济


善用资本运作新模式新方法。资本一活,全盘皆活。研究探索在城市建设、旅游发展、土地储备等领域组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推动重大项目投资由政府直接举债为主向国有投资集团市场融资为主转变;打造一批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企业来吸纳融资,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银行信贷、发行债券、信托理财、融资租赁、资产重组、引进PE基金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推动湘西州企业由自身积累模式向“产业运营+资本运营”融合的双轮驱动模式转变。善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模式新方法。把湖南建工、大汉集团、中铁集团在湘西州参与城建开发的模式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广;大胆引进一批具有新理念、新模式、强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积极采用BT、BOT、TOT和PPP等多种方式推进湘西城市建设。善用重点项目建设新模式新方法。推行带资招标、垫资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选择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建设经验、队伍实力、良好记录的战略合作伙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善用旅游产业开发新模式新方法。通过政府主导,一手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公司化、市场化运作,组建湘西文化旅游集团,确保“神秘湘西”旅游板块在旅游大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善用新型工业化建设新模式新方法。以特色化、专业化建设产业园区,以土地储备、厂房储备、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以引资引智借力实现技术创新,以组织、制度创新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善用农业产业化建设新模式新方法。善于整合涉农部门的资金、人才等优势,善于发挥大企业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善于与广州等发达地区开展合作,打响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

 

善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资源不开发利用只是资源,变不了财富;资源不科学开发利用,必然造成浪费,污染环境,得不偿失。必须牢固树立“依托资源而不过分依赖资源”的正确资源观,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推进资源战略整合。推进矿产资源的战略整合,做大做强矿业,以矿山整合推动冶炼企业整合,以企业整合推动矿业转型升级,确保企业有效整合形成采选、冶炼、精深加工一条龙的集团化发展新模式;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业,把70多个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整合好、利用好,提升“神秘湘西”品牌,形成全州一盘棋发展大旅游格局;整合生物资源,做优做强现代农业,把基地逐步整合进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发大户中,把特色品牌整合成知名品牌,把涉农资金整合成支持力量,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着力资源精深加工。摆脱简单的卖资源、卖原料或初级加工困境,既注重“点石成金”,又注重“变废为宝”,策划、整合、开发和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资源精深加工项目,实现资源就地加工、就地转化、就地增值,推动产业升级;利用先进手段,注入现代元素,深度挖掘、科学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资源变现为发展资本,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利用外地资源。支持泸溪金旭公司、吉首德邦公司等从加蓬、加纳、南非进口锰、硫磺等矿产资源,建立进口公司,提高利用外矿水平。有效保护本地资源。以战略眼光和过硬措施,保护好、培育好、储备好关乎湘西州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矿产、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蓄积后发能量,增创后发优势,赢取市场话语权,抢占发展制高点。

 

善用平台发展经济


搭建和拓展产业集聚平台。突出抓好湘西•广州工业园、酒鬼酒工业园建设,打造百亿园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统筹抓好县市工业园建设,在每个县市建成一个省级工业集中区;以园区为载体,形成对区域经济具有引领性、支撑性和高成长性的产业集群。搭建和拓展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州内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加强重点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推动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搭建和拓展新型城镇化推进平台。突出时代特征、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推进城乡统筹、州府共建、组群发展,逐步构建以州府吉首、7个县城、30个重点集镇为主体的“一市七县三十个镇”新型城镇发展体系,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发展城市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搭建和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平台。深化“八百里绿色行动”,并以此带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林造景等绿色工程,努力让绿色生态成为湘西第一印象;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坚持把生态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崛起。

 

善用政策优势发展经济


研究掌握政策,增强针对性。加强政策学习,增强政策把握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强政策研究,吃透政策内涵,把握政策导向,找准政策与州情的最佳结合点。对接争取政策,增强实效性。巧打“西部牌”、“民族牌”、“生态牌”、“扶贫牌”、“老区牌”、“武陵山区牌”,有的放矢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创造性落实政策,增强执行力。政策的一般效益体现在政策内涵之中,实现政策的最大效益在于拓展政策的外延。着重把握好国家实施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战略机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闯出新路子,争当排头兵。


善用组织优势发展经济


密切联系群众,凝聚发展人心。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强基固本的系统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开放心灵创新业,立足本职干事业,科学发展兴产业,带领群众立家业。强化“四型建设”,形成发展合力。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经济建设的谋划能力、运作能力、推动能力;深化发展型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在谋划发展、组织发展、推动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化务实型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各类人才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深化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好党内监督,优化发展环境。发挥纪委、监察、督查室部门职能作用,严肃查处破坏软环境的案件,把软环境建设纳入绩效考核,以强有力的组织措施、纪律措施推进软环境建设。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