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一)迁都: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后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又称殷商
(二)文化
1.青铜器: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自此我国历史有文字可考。从甲骨文发展至今日的汉字。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西周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史称西周,采分封制和井田制
2.国人暴动:周厉王残暴不仁,国人奋起反抗,周厉王出逃,周公、召公“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春秋战国
1.建立: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继位,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与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3.各国变法: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运动还有: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
两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
一、两汉更替
1.建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盛世
(1)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推崇黄老之术,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2)全盛: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财政权集中于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3.帝国的转折
(1)王莽改制: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激化了社会矛盾,爆发了著名的绿林与赤眉大起义,绿林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
(2)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史称东汉。
光武中兴:光武帝统治期间,东汉的农业、手工业大大发展;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商人的足迹远至西域和国外,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光武中兴”。
三国两晋
一、三分天下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大胜,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孙刘联军获胜,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3.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汉;229年,孙权建吴
二、短暂的统一
1.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2.少数民族进攻——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隋唐
一、隋唐更迭
1.公元581年,杨坚废黜北周帝自立,国号隋,定都长安,建元开皇,即隋文帝
2.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定都长安
二、盛世之治
1.隋文帝:“开皇之治”
2.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开创 “贞观之治”
3.唐玄宗: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称“开元盛世”。
三、割据到灭亡
1.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
2.黄巢起义:王仙芝、黄巢
3.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宋元
一、两宋概况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手下将士们拥立他为皇帝,取国号为“宋”,定都在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二、元
1.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其孙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
2.行省制度:元朝的疆域为历代最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开省级制度先河。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至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明清
一、明
建立: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即明太祖。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二、清
1.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自山海关南下,占领北京
2.康乾盛世
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1684年,清朝廷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西藏:1724年,清朝廷确立了西藏宗教和政治领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金瓶掣签”,1727年,清朝廷开始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文化常识
学派 | 人物 | 年代 | 著作 | 观点 |
儒家 | 孔子 | 春秋 |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 有教无类。提出“仁”的思想,主张“德治”。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
孟子 | 战国 | 《孟子》(语录体散文集) | 性善论,民贵君轻。 | |
荀子 | 战国 | 《荀子》 | 性恶论。朴素唯物主义 | |
道家 | 老子 | 春秋 | 《道德经》 | “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庄子 | 战国 | 《庄子》,又称《南华经》 | “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庖丁解牛”“庄周梦蝶”“鹏程万里”《齐物论》《逍遥游》 | |
法家 | 商鞅、韩非 | 战国 | 《商君书》、《韩非子》(讳疾忌医) | 以法治国。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实行君主专制。不法古、不循今。 |
墨家 | 墨子 | 战国 | 《墨子》 |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杂家 | 吕不韦 | 战国 | 《吕氏春秋》 | “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
兵家 | 1.孙武 | 1.春秋 | 1.《孙子兵法》 | 《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 |
两汉文化
1.史书
(1)《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所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时期班固编撰,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开断代纪传表志体先河。
(3)《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订,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斗争,是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2.文学
(1)汉赋:散韵结合、专事铺叙;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
(2)《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纂,录有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
3.科技
张衡: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月食: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4医学
①医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②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药。
5.造纸术:西汉时期已有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应用广泛起来。4世纪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8世纪传播到中亚;12世纪传播到欧洲。
6.哲学宗教:
王充《论衡》:朴素唯物主义。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物质,物质构成论。
佛教:公元前2年(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公元67年,东汉明帝时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佛教传入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道教:东汉时兴起。
三国两晋
1.历史:《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主要记载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是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基础之一
2.小说
(1)《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有“干将莫邪“、”董永“等神话
(2)《世说新语》:南朝宋时期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3.文人
(1)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2)诸葛亮:《出师表》《诫子书》
隋唐
一、科举制
科举制形成之前的官吏选拔制度:
秦朝“世卿世禄”制度——西周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各阶层依照血缘世袭——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客卿”、“食客”——汉朝察举制与征辟制——魏文帝,九品中正制——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
发展历程(1)隋文帝建立分科考试(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4)武则天增加了武举和殿试。
二、大运河:
公元605年,隋炀帝主持开凿,分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2.租庸调制
(1)含义:向官府交纳的谷物叫租,绢和布叫调,徭役期间内不想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庸。
3.两税法:唐德宗时施行。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分夏秋两次交纳。
意义: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三、其他成就
1.赵州桥: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
2.雕版印刷术:发明世界最早的整体雕版印刷,唐《金刚经》。
3.天文: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制定《大衍历》。
4.中医药:药王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时《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宋词元曲
豪放派
范仲淹、辛弃疾 、岳飞 、陆游
婉约派
李煜“千古词帝”
柳永 原名三变,“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秦观 字少游,号淮海居士
李清照 “千古第一才女”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窦娥;
《救风尘》-赵盼儿;
马致远 《汉宫秋》-王昭君、汉元帝;
郑光祖 《倩女离魂》-张倩女
白朴 《墙头马上》-裴少俊;
《梧桐雨》-唐明皇、杨贵妃
明清
1.郑和:1405到1433的近30年间,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明朝时期来到中国。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徐光启: 明代著名科学家,《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4.宋应星:明朝末年科学家,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对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徐霞客:明朝地理学家,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一书。书中最早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徐霞客也因之成为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6.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
一、“三言二拍”
1.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二、四大奇书
1.《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
2.《水浒传》:施耐庵著,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
3.《西游记》:吴承恩著
4.《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著,“四大奇书”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对《红楼梦》影响甚深
三、清代小说
1.《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2.《聊斋志异》:蒲松龄著,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