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05日 17:04:50
老叶申论笔记全(二)

学霸说头图.png


四、申论的材料种类


高频材料


(一) 个案材料处理


1、可替换性:在申论备考过程中,对于个案材料,不需要去背,要明白它的可替换性,学习过程中能重点把握各类个案操作细则


2、共性:整体共性(总论点);局部共性(分论点)


3、侧重点:每一个个案,除了共性外,它在这个材料里一定有一个侧重论述的点,所以在写文章论证时,必须要把合适的案例放在合适的地方,体现论证的匹配性


4、不同性质个案命题的可能:


a 正面个案:通常以借鉴经验为主,在命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析意义、提供启示、总结经验、比较差异、观点评价和应用文。

b 负面个案:看试题,有题保留、无题删,若要出题则为:分析危害、归纳原因、提出措施、带来教训、观点评价、应用文


5、个案在申论材料里分析能力体现:


a 整个个案当做整体事件分析: ①正面个案顺推; ②负面个案反推 ③自己不行寻求他人帮助(主体挖掘法)

b 对于一个个案细节分析:  ①查找原因;  ②解决措施; ③积极意义④消极危害


备注:


申论论据的使用方法:


1、论据种类:理论+事实

2、论据的使用原则:通常理论论据建议使用一个,剩下全为事实论据;而事实论据以材料事实为主,个人事实慎用

3、  b 双例组合  c 多例归一:最多不要超过四个


(二)本质材料


所谓本质是指整篇申论材料中,最宏观最大的话题,其实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篇申论材料只有一个本质,同时,这个问题不能太过泛泛而谈。因此,一般情况下,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中国梦、民生等这些词眼不可能成为本质。材料鉴别的方法有三种,外加一种天路。


1、政治平台


※重要的领导人讲话提到的问题

※政府重大会议上的议题

※政府重要文件提到的议题


2、政治名词取大


通读整篇材料,着重标注政治名词,最后对这些政治名词排序,取最大的,但要注意不能太抽象,同时要跟材料主题匹配(12联考材料6)


3、附加法


在整篇申论材料中,出现的一些附加材料,这些材料可在前也可在后,但都有一个共性,没有材料编号(09.联考)


4、天路


如果前面方法都不行,看试题(13.深圳)


(三)现象材料


所谓现象,其实也是问题,相对本质问题而言,更加具体更加小,一篇申论中可能是一个现象,也可能是两个(09.国考)。在材料鉴别上也是三种方法外加天路一条


1、时间法:在某个时间点提到某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具象,一般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是现象


2、对比法:不同主体或地方围绕同一个相对具象的问题进行论述,那么这个具象问题就可能是现象


3、因果法:通过材料因果句来搜集信息,确定现象,但通常要注意两个细节,a、如果是倒置因果句,注意现象的结果可能是相反的.b、材料若有多个因果句,最大的果是现象,其他的是局部的原因或表现。


4、天路:如果前面三种方法都不适用,看试题(13江苏第一题)


(四)相接材料


所谓相接材料是指,看似零乱的申论材料,可以用过某种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连接组合,形成局部的共同体,相接原理:(1)同一主体,属性、性质、行为、词汇;(2)互为条件,解释,补充,说明


(五)总-分材料(分—总材料)


节内总分,留总去分,同时注意一些特殊词汇个信息



低频材料


(六)汇总材料


所谓的汇总材料是指某一个申论要素存在的信息,集中汇合在一起,有可能是措施,也有可能是原因,还有可能是某一个小事件的表现。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着重批注,同时也要注意它的适用范围(11联考材料5最后一小节)(08江苏材料7第二小节)(13年深圳材料3)(10年上海材料15)(10年江西材料5第一小节)


(七)观点类材料

a 试题法:如果试题中有反驳或批判某个人物观点这类  题,说明此人物的观点存在问题。如:2012国考副省P111二(观点片面)。


b 如果某人提出的观点过于绝对,通常也存在一些问题。申论作答可以用条件复句(只有……才……)但绝不能用绝对复句(只要……就……)如2009国考P57第二题第一条。


c 某人提出的观点,如果出现职能、职权不匹配问题,此观点不能用。如:P57第二题第四条


d 材料中如果有多个人物,观点互为矛盾;通常情况下,以多欺少,或者寻求材料解释;如果人物之间无矛盾,默认全部正确


e 正反两方观点,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境,以及每个人观点针对的现象


(八)相同相似材料


所谓相同相似材料在内容上,重要信息上,存在完全相同或局部相同,或者是完全相似或局部相似,这种材料在处理过程中,删掉后面,保留前面,但要做好相关备注。(08年江苏材料7第三小节和材料8第二小节)


(九)过度材料


非原因、非措施、有高度、短句设问当过度(如果是长句,组合当结论)


(十)三无材料


无原因、无措施、无高度、直接删除


▌五、申论研究的三大问题:


本质、现象、表现



▌六、申论的分析能力:


申论的分析能力其实是考察一个人对事件的分析能力,因为申论的本质、现象、表现,其实都是问题,也都是事件,只不过是参照物不同,导致定义的名词不同,有若干个小事件汇总成一个问题,我们通常称为现象,而现象这个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称之为本质,因此,申论的分析能力,其实是对若干个小事件共性、差异、侧重点以及事件细节的分析,因袭。


整体而言,申论的分析能力体现为:


1、多个事件之间整体共性,局部共性,差异,侧重点的分析。

2、单个事件的整体分析,顺推(借鉴经验);反推(逆向思维);旁推(主体分析,穷尽一切可能寻求主体帮助)

3、单个事件细节分析:原因、措施、意义、危害。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辣手摧花的园丁教你申论写作—段落布局结尾篇 学霸说
《千字文》里有句话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启发我们做事情要善始善终,申论文章的写作也是如此。一篇好的文章,只有符合材料主旨的总论点开篇和论证严谨的分论点论述是不够的,同样应该有
申论学习,依然是简单粗暴直接 学霸说
大家好,前阵子花了点时间来写行测和面试,里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申论复习经验心得和备考思路,有不少的小伙伴问我申论怎么复习,本来是不想写这一块,一来分数不算高,七十多分,二来申论版块也有各种各样的复习方法,尤其是花木体更是比较完备的一个体系,三来在我刚考完面试的时候也写了一个总结,里面也提到了申论怎么复习。后来想想,还是详细写一下吧,也算是自己公考经验的完结篇,去新岗位报到了就要忙另外的事了,另外呢我也看到很多的同学比较迷惑,总是原地踏步,甚至是准备了很长的时间,反而不如裸考,也想从个人的角度和理解帮他们指出一下申论备考误区,不要走弯路。好了,下面依然是没有煽情,没有苦B,没有吐槽,没有励志故事,没有心灵鸡汤,依然是让你简单粗暴简单直接地去复习申论,不走弯路,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首先,同学们要明确,申论不是考你你的文笔,考你的文采,你写出来的文章不是要拿文学奖或是去参赛,更不是让你用一大堆华丽的词藻来堆砌你的文章,决定你的分数的是你写出来的东西,是不是符合题目的要求,是不是紧扣材料,是不是能解决实际问题,是不是有清晰的逻辑思维,所以广大理工科的同学要有信心,你们大大有机会考高分,而且我问过的几个申论考七八十分的考友,基本都是理工科的,包括和我考同岗位的一个准同事,他就是学金融的,平时就是跟数字打交道,他行测60,申论81。记住,申论所有的答案都可以从材料里提炼出来,你要做的就是整理归纳,让答案更有条理性,更全面,更有层次。好了,下面进入正题。   另外,很多同学可能也有同感,现在很多复习的方法都过于烦琐,一般人领会不了其中的决窍,或者都是把一些模式套路奉为不二法门,生搬硬套,又或者像现在流行的网上批阅系统,又过于麻烦,好不容易写完了,还要打字上交(也许有直接扫描或是照片的方式),一个不符合我们的阅读思考习惯,一个时间上更是耗费太多,对于像我这种白天上班,晚上只有两三个钟头时间复习的考生来说,实在是伤不起。这样导致了我们越学越没信心,越学越觉得没有头绪,出现越考越低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申论怎么样复习才是简单高效,不走弯路的。
参赛 | 成就我作家身份的申论技巧 学霸说
自己在官文写作方面是颇有心得的,多篇文章发表或者转载在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甚至因此加入了作协。在我看了,申论的最大技巧是复制+翻译+嫁接+提升。复制原文关键字+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嫁接身边的事例+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