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19日 12:09:49
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和启示

6362536621960743529657532.png



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和启示

 

刚公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为主题,强调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指明了未来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大方向。台湾与我市地理、自然、气候、物种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有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充分借鉴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做法,加快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全市幸福村居建设。


一、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一)制定超前的农业发展理念。从1950 年开始,台湾农业每10年根据形势变化对农业发展理念进行调整创新。上世纪90年代,台湾提出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三生农业”发展理念,之后提出了“精致农业”发展理念,利用有限资源走出一条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现代农业之路。针对近年来农业占经济总量不断萎缩的现状,台湾还提出发展休闲体验农业的理念。


(二)实施有效的农业保护扶持政策。台湾地狭人稠,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的发展对台湾的发展有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农业是台湾的传统产业,台湾当局政府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实行农业生产和贸易的保护扶持政策,倾心培育和精心呵护现代农业的成长壮大。这些政策包括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农业生产投入补助、直接收入补助、农产品进入壁垒、支持农会组织建设等。


(三)完善功能齐全的农会组织。台湾农会于 1900 年起配合行政区域设置,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保护农民权益、开拓产品市场、提高农民市场谈判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协调农民之间的生产以及农产品市场等方面担当了农业发展的主角,实现了从台湾海岛型农业资源约束下的小农制向大农制的转变。台湾的农会组织网络健全、管理规范,在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都有农会人的身影和足迹,深受台湾农民的欢迎。


(四)发展特色鲜明的区域优势农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台湾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按照不同区域条件,积极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一业一旅游”。主管机构还免费为特定重点地区编制发展规划,规划一旦出台,则具有权威法律效力,不能因人擅自更改和废弃。经过30多年的规划建设,台湾农业区域化特色十分明显,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每个县、乡都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


(五)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近年来,除了发展粮食、畜牧、水产、水果等传统产业外,台湾进行了农业多功能开发。“一产二产化”:积极发展农产品食品加工业,逐步扩大农业经营和加工企业规模,推行共同作业及专业化经营,以食品加工带动农业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商业化,增加农业附加值。“一产三产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为游客提供休闲服务,主要有观光农园、综合性的休闲农场、居民民宿、旅游胜地等几种类型。


(六)构建高效快捷的农产品运销体系。台湾农产品的运销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设在农会、合作社等之下的产销组织)完成,批发市场是最主要的形式,目前台湾各镇区域均设有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政府鼓励农会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台湾各农会下设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产销班,专职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分级、包装、运销等各类产后业务,解决了农业生产者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支撑和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七)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运用的力度。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源动力。目前,台湾拥有台湾大学农学院、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亚蔬中心”、农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致力于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主体。经过多年发展,台湾在品种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二、几点启示


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对我们启示很多,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我们认为,发展现代农业,着重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更新发展农业理念。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跳出农业来看农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组织形式。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业本身是弱质产业,需要政府从财政、税费、信贷、土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三要多业态拓展农业功能。传统单一的农业业态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既要重视一级产业,又要重视农产品生产后的二级产业、三级产业。四要产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农业生产要产业化,要打造精品,树立品牌,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五要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完善农业流通体系,加快“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是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根本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三、工作建议


(一)编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龙头和总纲。要在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兼顾农业、环境、生态、环保、教育、经济、社会、旅游、医疗、文化等因素,科学编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实现农业的各个环节的产业化和组织化,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区。


(二)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两大主体。一是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加强金融服务,从财政、税费、信贷、土地等多方面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二是支持和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和支持珠海市国有农业企业整合全市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三)推动农业产业的纵向融合。完善涵盖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推动农业产业的纵向融合。一是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和扶持发展具有带动辐射能力、有使农产品加工增值、有品牌市场需求的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业,将特色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与水乡文化有机结合,让城市的人到农村旅游、休闲、品尝特色美食,体验美丽的滨江田园风光、岭南特色和水乡文化。三是加强产地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鼓励发展农产品配送、营销中心,力争形成一批农产品价格中心,掌握农产品定价权和话语权。


(四)大力实施特色品牌战略。深入开展“特色农业一村一品”创建活动,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白蕉海鲈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农业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品牌影响力和产业聚集力较强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群,精心绘制现代都市农业“微笑曲线”。


(五)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我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以及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服务的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推广股份合作流转、鼓励委托流转、完善季节性流转,引导新流转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建立土地流转奖补扶持长效机制,鼓励整村流转、规模经营。


(六)加大对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加大金融资金投入、鼓励支持国有或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逐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七)大力加强珠台农业交流。以金湾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创新交流方式,加大对台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台湾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以及现代农业人才,把园区建设成为推动两地农业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躬身“三进” 俯身为民 日常公文
走村入户,深入基层一直是遴选的热点话题,结合自己身边的下乡活动写成。
软件正版化情况日常监督情况 日常公文
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软件正版化工作,建立了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局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把软件正版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此项工作,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有规划、按步骤的推进软件正版化,同时由办公室牵头成立了专项检查小组,对各处室单位的正版软件安装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重点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杀毒软件、网络及办公软件的正版化情况。
2016年软件正版化工作报告 日常公文
为全面做好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把使用正版软件当做事关国家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大事来抓。为了做好使用正版软件自查和整改工作,我局成立了社管局软件管理监督领导小组,认真开展我局正版软件使用情况的自查和整改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