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步知网 转载 2017年10月25日 21:20:01
中国古代九大军事战略要地(五)

5.gif

08:荆楚

 

从巴蜀向东,跨过长江三峡,便是荆楚之地。

 

这是整个南方的枢纽地带。与巴蜀相连,则顺江而下,江东岌岌可危;与江东相连,则据守三峡,足可困死巴蜀;又凭借长江、汉水之险,堪与北方对峙。任何一个立足于南方的政权,如果不拿到荆楚,就不会任何前途。因此,有人统计说《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里有七十二回提到荆州,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历史越往后发展,长江流域越发重要。

 

09:江东

 

我们再从荆楚顺江而下,便来到了我们九宫地域的最后一站——江东。

 

由于长江在安徽境内拐向东北,所以长江中下游的皖东南、江浙一带,历史上又称江东。此地是中国地图上水网最密集的一个地方。因而北方铁骑要想从此地跨江南渡,几乎不可能,必须取道荆楚。因而江东政权只要在西线防住荆楚,便足可割据一方。若能拿下荆楚,便有望争雄天下。春秋时期吴国可以置其余大国于不顾,盯着楚国打,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没想到侧背出了个越国,才骤然灭亡。若吴越连成一体,则大事可图。

 

又由于发生在江东内部的战事极少,北方由于战乱所致的流民大量涌入江东,使得这个地区在历史上是越来越发达。江南鱼米之乡,三江五湖之利,此地便渐渐成为中国新的经济重心所在。

 

江东政权的另一个优势,就在于与它隔江相望的江淮之间地区,常常是各方势力的真空地带。它便很有机会跨过长江,在江北淮南之地建立根据地,为北进中原做好准备。

 

10:简论

 

关中、河北,居高临下,为天下之上游,西北、东北之边患,泰半源于两地。

 

山西又为关中、河北之上游,自古山西攻河北易,河北攻山西难,如高欢之并尔朱,则追亡逐北之余也。刘秀之入河东,则所对皆乌合之众也。

 

山西的优点是形式完固,自成一国,应有尽有,春秋时晋以此立国争霸,缺点是出击不如关中、河北平坦方便。山西吕梁、太行包住的中间类似于一个葫芦,葫芦腰容易被切断。

 

山东似一小关中,故齐之地,东有大海,西有大河,南有穆陵关,亦非全无险要可守,且擅渔盐之富,也是根据地的一选,后期运河发达,更是掐死北方咽喉,朱元璋取大都,则先定山东,断其运道,不过确实是利攻不利守。

 

洛阳西有崤山、函谷,东有荥阳、虎牢,北有黄河、孟津,南有龙门、伊阙,看似天险,实为天牢,因为从四处险固进至洛阳城下,都只须一天,战略纵深狭小,所以张良反对在此建都。

 

 

后来李世民灭王世充,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攻占洛阳周围的据点上,等到占领四处险要,反而方便唐军阻断救援,王世充空有河南、安徽的大量援兵,只得做了瓮中之鳖,就连来救的窦建德也屯兵虎牢关下,被李世民寻机一并灭了。唐军河阳之溃后,李光弼弃洛阳守河阳,就是把史思明关进了天牢,任自己揉捏。可见洛阳看似天险的迷惑性害人不浅啊。

 

此外,方城山似在伏牛山与桐柏山交界之处,南阳盆地北端,而非南端。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比喻说法,二地貌似相距甚远。

 

 

楚灭申、邓,得方城,强则从此进取中原,宰割陈蔡郑宋,弱则退入方城,据此自守,晋人悬师在外,束手无策,且由于山西南下不易,晋人行动常比楚人慢半拍,直至用孟献子之策筑城虎牢,取得战略前沿。

 

荀文若曰:昔汉高据关中,光武定河内,皆深根固本以致天下。

 

后汉之世,寇恂则比于萧何,邓禹则差强张良,耿弇则仿佛韩信,但又都是缩水版。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2017公考来了,测一测你是不是炮灰君? 学霸说
有的考生很多年都考不上,有些人甚至压根也从来没有细想过自己老成炮灰君的原因……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哪几类人容易成为炮灰,顺便给大家奉上防炮灰五大攻略。
片段阅读结构分析 言语理解
如果发现一个好产品或者一个大市场,就应该立即跟进;在跟进中发现现有产品的缺陷,然后通过创新弥补缺陷,超越对手,实现后来者居上。当然,创新的目标是创造,而不是简单模仿。因此,创造性模仿者需要通过对他人创意的了解,重新组合、改良而产生具有不同功能与价值的新东西。事实上,所有的产品,除了第一代是原创的,以后的进步都是通过创造性模仿来实现的。
原创|155分上岸公务员行测秘籍 学霸说
155分上岸公务员分享成功经验,行测申论答题技巧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