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斌 转载 2017年10月12日 22:34:27
申论热点 | 怎样让素质教育真正硬气起来

文化头图(长).png

怎样让素质教育真正硬气起来

李  斌

      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素质教育就会硬气起来

  近日,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在浙江嘉兴正式成立,却深陷舆论漩涡。反对者直言,这是“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入侵”,“浙江教育不搞落后的应试,要搞素质教育”;支持者说,欢不欢迎衡水中学模式,“是由当地家长的需求说了算”。为什么一所高中会得到如此截然相反的社会评价?

  显然,这是由教育理念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所致。衡水中学素有“高考加工厂”之称,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但其军事化管理的教育模式,及全省范围内跨区域招生的掐尖行为,也让其成功饱受争议。难怪热心高考改革的人担心,衡中模式的扩散会打破素质教育生态。

  然而,在“刻苦学习—金榜题名”预期仍然稳定的当下,彻底拥抱宽松教育,不像说说那么简单,学生也不敢无视考试成绩。有人对考上名校的衡水中学毕业生做回访,几乎99%的孩子都表示,如果让他们再做选择,还会去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根本没有“怨恨”。因为他们觉得,当他们处在偏远乡村时,改变命运只有走这条路,没有别的选择。

  应试教育的缺陷众所周知,但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不能仅有高悬头顶的理念做支撑。即便应试教育被口诛笔伐,许多学生还是挤破头也要挤进那些“超级中学”的大门,不是因为喜欢应试教育,而是它寄托了改变命运的梦想。在城乡、地区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的情况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触及优质教育资源,单方面高谈素质教育的种种好处,容易给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讲,一个衡水中学显然背不起应试教育弊病的所有“黑锅”。把批评的火力集中到“衡中模式”,也无法纾解对教育公平过度关切引发的社会焦虑。

  话说回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中国教育必然的进阶趋势。围绕“衡中模式”的意见分歧,照见教育转型期弥漫全社会的双重焦虑:一方面,害怕被应试教育的列车甩下来,掉入社会底层;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又深感应试教育不如素质教育那么能激发孩子的天性,对未来在素质教育竞争中失去先机也有隐隐的担忧。衡水中学面临冰火两重天的极端评价,正是反映了这种纠结的社会心态。

  教育领域从来都是开放的,素质教育要想在与应试教育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斗争模式,而要取长补短,不断夯实自身的优势。归根结底,素质教育巩固阵脚,要做到最大程度保证公平,兼顾短期效益和长远未来,从而确保每个学生和家长都能从中受益。否则,再怎么狠批应试教育,也无法迎来素质教育的满园春色。社会各界最想看到的,不是教育工作者为着不同模式孰优孰劣争吵不休,埋头探索、创新实践、开拓新路,才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正道。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等。何以解忧?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如果高校招生的途径不再只有考试这个独木桥,那么任何强化应试导向的教育模式都将门可罗雀。如果没有“超级学校”,没有“顶端优势”,那么谁也不会为挤入名校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硬气起来。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发展素质教育,道理亦然。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12日 05 版)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申论热点 | 拓宽戏曲高水平传承之路 文化
只要保持高度的重视和质量意识,在整体的艺术和技术水准上继续探索和提高,一定会为戏曲艺术的高水平传承、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申论热点 | 传统文化需要青春表达 文化
《齐鲁家风》的成功播出启示我们,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弘扬传统文化要把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同生活的基本细节有机整合起来,让本和末之间圆融无碍,这样文化才能产生切实的影响力。
申论热点 | 文物保护不能“按图索骥” 文化
每座城市都有其发展的规划与节奏,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珍惜文物,保护、开发、利用文物应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