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华网 转载 2017年10月18日 09:21:42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层次的跃升

经济头图(长).png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如何做好今年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作用,关键是要将要素、产品和产业三个供给层次作为主攻点,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基础上,加快实现要素优化、产品提质和产业升级。只要这三个供给层次的水平实现了质的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就真正实现了。


  从要素供给结构层次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用改革的办法提高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质量,使这些要素的供给结构趋于优化,能够更加高效率地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来。客观地讲,在中国经济的要素供给体系中,存在劳动力供给层次较低,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土地制度改革滞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不完善,资本要素效率有待提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科技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矛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堵点”和“痛点”所在。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就是通过改革促进要素结构的优化。


  从产品供给结构层次看,当前,百姓对商品的消费已从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特征向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的消费阶段转变,需求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升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人们对产品的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对新兴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市场中的产品供给却存在着典型的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现象,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许多经济学家用“百姓居民到日本买马桶盖”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经济的供给侧出了问题,这实质讲的是有效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必须依赖结构性改革的办法,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提高产品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百姓消费需求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供给。


  从产业供给结构层次看,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供给体系。目前,我国已成为工业和贸易大国,是世界产业分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产业供给体系仍存在着发展水平较低,在全球价值链条中处于中低端等突出问题。实现“双中高”,就是要推动产业供给结构从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产业发展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还是要用好“结构性改革”这一法宝,即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制造业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目的。


  当然,在要素优化、产品提质和产业升级这三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层次当中,要素供给结构的优化是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只有将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的结构性改革调整到位,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各类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和提高,那么,中国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和产业供给的转型升级就指日可待,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就一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员)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申论热点 | 用督察的“锤子”钉实改革的“钉子” 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投入更多精力抓督察问效,加强和改进督察工作,拓展督察工作广度和深度,点面结合,多管齐下,提高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论热点 | 别让桃花潭失去了汪伦 经济
寓经济效益于社会效益之中,寓商业利益于普惠利益之中,才是旅游开发的健康发展之道
找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抓手(治理之道) 经济
实体经济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多次强调要大力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当前,面对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脱实向虚”问题,很多地方政府感到缺少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抓手。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解决办法。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