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17日 17:13:16
行政处罚法-法律常识

常识判断头图.png



行政处罚,指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相对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行为。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包括以下几类:(1)警告(书面形式);(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吊销许可证或执照;(6)行政拘留(15日以下,并罚时不得超过20日);(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主要包括劳动教养、驱逐出境和通报批评。

 

【注意】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派出所享有的行政处罚权仅限于“警告”和“5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行政处罚的实施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为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三、一事不再罚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四、行政处罚的听证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五、行政处罚的管辖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行政处罚的时效

 

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期限从行政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分享给朋友:
2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常识判断到底该怎么学? 常识判断
经常有吧友问水哥常识判断到底该怎么学?说实话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常识和言语、判断、数量不太一样,常识没有什么技巧,更多是依靠平常的一个积累。听到这句话很多同学很绝望,因为有很多同学在高中文理分科后,选择的理科,对于历史、地理、政治就没有在涉猎过,尤其是历史知识,很多女生本就不喜欢,于是复习过程中,对这部分知识理解记忆起来很是吃力。于是很多吧友主动地就把常识这部分放弃了。为了更好地让这些吧友能够在考试过程中不至于拉下太多的分数,这里边把自己学习常识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常识判断,你能答对几个? 常识判断
1.羊群效应,一般用以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行测做题技巧之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是公考行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做常识判断的题目,平日对知识的积累是最关键的,需要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百科常识的广泛涉猎,对社会各种现象的留心观察和深刻思考。虽然这个部分考查的内容范围很广,涉及科目众多,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解题技巧,有章可循。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