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22日 16:52:21
用职称标尺“量出真人才”

范文头图.png

      刚刚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亲手颁给屠呦呦,她是我国首位“非院士”获奖者。一个国家的最高科学荣誉,正秉持着“真才实学”“真实贡献”的评价标准,激励科学工作者为之奋斗,更启发我国的职称制度,莫要丢了根本、失了方向。


  几乎与此同时,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并且,不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也不再作统一要求。职称评价标准的变化,不仅为走出上述困境铺路搭桥,更彰显着人才评价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评职称、分等级,原本是为了助推专业技术人才“百尺竿头进一步”,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各业“八仙过海显神通”。然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职称评定却没有跟上时代。制度的路径依赖将其评价标准固化为一套难以突破的利益分配模式,导致“一切向论文看”“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懂英语、会计算机”的怪现象。一刀切的评价标尺,不仅难以“量出真正的人才”,更逼着部分年轻从业者“为论文而论文”“为考试而考试”,走向形式化、忽略真问题。


  走出困境,首先应当看到,现代社会的特点在于高度专业化、分工化。此次《意见》突出专业化、强调技术性,遵循不同工作的内在逻辑、契合不同岗位的人才特点,是改革的一大亮点。大学教授和技术工人、医生护士和新闻记者,不同职业的人才本就掌握不同知识、拥有不同技能,测量其水平高低的标准自然也不可能统一。因岗设评,以才嘉奖,方能让职称反映真才实学。今年年中,深圳市政府将部分职称评审权下放给有条件的行业组织,提升职称评定的专业化、差异化水平,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其次,打通“评”与“用”的衔接,最大程度发挥职称评定对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还需构建评价标准与创新能力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此次《意见》强调“创造性”的原因。“创造性突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职称等级不是固化利益格局、守卫思维边界的工具,而是孕育新动能、涵养新思想的沃土,只有鼓励创新,才能找回职称制度的“初心”,重返继续前行的轨道。有些地方的学校将教师创新的教学模式纳入考评范围;有的专业技术岗赋予技术创新更高的参评权重,都体现着创新驱动的思维,更凸显出“以用为本”的人才评价理念。


  说到底,职称评定不管坚持怎样的标准,不管运用怎样的方式,论文也好、考试也罢,都是人才评价的工具,是末;专业人员的真本事、新思想,是评价的对象,才是本。只有以人为本,从“才”出发,方能重焕职称评定的光彩,避免其异化为沽名钓誉、谋取利益的工具。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范文 | 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范文
推动文艺创新,“守正”为先,“开新”为要。中国文艺星汉灿烂,太多的传统精粹有待我们挖掘与阐发,太多的优秀传统有待我们庚续和发扬。创新不是全盘否定、推倒重来,恰恰相反,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从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反本开新。原创是文艺发展的引擎,原创能力与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是文艺创新的源头活水;互联互通的网络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赛 | 创业者心中的山(2016年浙江省申论下水作文) 范文
申论下水作文,一家之言,供公考生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范文 | 遵从平等权利 善待生命 范文
人类缘何热衷于这样或者那样地虐待动物呢?原因有四:其一, 出于某种一时的喜好, 如大学生动物园内硫酸泼熊;其二, 出于经济利益, 如每年不计其数的象牙;其三, 出于卫生需要, 如狂犬病引发的“屠狗风波”;其四, 出于医疗的需要, 如熊胆。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