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19日 10:53:58
关于银川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6362536621960743529657532.png



关于银川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5月18日-19日,市委政策研究室俞友康副主任率香洲区、斗门区、高新区调研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科室人员,赴银川调研生态建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银川市地处西北内陆,年平均降水量为193.0-202.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595.6毫米,降水少、蒸发大、风沙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2005年以来,银川强力推进生态建设,以打造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相继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多项称号,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此外银川防沙治沙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实现“人进沙退”。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十一五”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深入实施“三大战役”、“九大工程”。将银川绿化委员会更名为首府绿化委员会,由宁夏自治区主席任名誉任主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担任主任。2009年首府绿化委员会与银川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银川市园林绿化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银川园林绿化深入发展。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生态环境监察试点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立法、规划双管齐下。银川将立法和规划作为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突破口,建立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支撑体系。依托立法,为银川市的水、气、声、固废、生态等方面的环境管理提供了全面、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在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机制、执法体系、建章立制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强化了生态保护执法力度。借助规划,全面落实、完成各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环保部门从宏观层面参与综合决策,从源头控制污染;严格实施总量消减替代制度,严格执行落后产能限期淘汰制度,以环评审批引导、以污染整治倒逼结构调整。


(三)政府、社会、群众三位一体。在实施生态建设中,政府、社会、群众三者联动、多元治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实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东治沙、中理水、西护山”,促进区域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强化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在全国率先实施全面禁牧;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人民群众是园林绿化受益主体,也是建设主体,通过推行“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和“首府市民林”认育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社会联动”的生动氛围,义务植树成为银川市绿化量逐年递增的主要措施之一。

通过大力实施生态建设,银川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危险废物处置率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20.4%,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71%。“十一五”以来,银川湿地面积达47,000公顷,新增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669.7公顷,绿化面积1162.8公顷。201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2天。


二、几点体会


(一)强烈的环境危机意识。生态建设对银川有着特别的意义,生态环境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历届银川市委、市府均有强烈的环境危机意识,将生态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生态文明的实质是科学发展”、“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建设也是银川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银川GDP总量不大(2010年为760亿元),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取舍上态度非常坚决,经济发展宁可慢一点,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二)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围绕生态保护,银川市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推行“绿色图章审批制度”,各项城市房地建设项目核发许可手续之前,最后一项必须经园林局审核所需建绿地率是否合格。二是对园林局下属22个单位、1500人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先后成立了绿化养护管理站和林业有害生物检验检疫站。三是多方扩大融资渠道。鼓励私营企业和个体造林大户参与林场建设,充分利用农村金融体系和融资平台,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现代林业基地快速发展。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态度。“塞上湖城”的美誉,是银川市多措并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的结果。银川市建立科学考核制度,完善生态建设财政投入机制,改革健全工作机构,理顺工作职责,充实执法力量,确保各项法律和规划的全面落实。


三、工作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珠海市按照汪洋书记关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生态文明新特区”的要求,坚持“三严”方针,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四个百分百”,以“三型”社会建设为抓手,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成为了科学发展“珠海模式”主要特征之一。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结合此次银川调研的收获,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坚持生态优先毫不动摇。目前我市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要更加牢固树立不一样的发展理念,继续毫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强化相关环保方面的法律、规划落实,加强环保评审和执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强化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加大生态考核力度,强化监督制约。


(二)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完善斗门北部等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地限制和禁止开发地区财政补偿机制,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继续加大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支持和投入,提高生态保护水平。


(三)加强我市西部和农村生态建设。在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我市西部和农村地区相对薄弱,要统筹兼顾,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向西部和农村倾斜,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快启动西部地区固体无害化处置中心项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民政局关于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调研情况 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区域的拓展,在我区居民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他们既有别于传统农民,无地或少地,又有别于城市居民,享受各种农村福利政策。民政局按照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部署,针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方面现状深入到全区开展了广泛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问需于民”大调研活动建议汇总 调研报告
1、住房问题。提高住房质量,建一批经济适用房,规范房屋中介机构,普及并提高住房公积金,减少外来务工人员经济负担,房价、物价要与经济水平相适应。期房购买有风险,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监督其办理房本和土地本办理进度,等待时间太长。解决年轻职工住房问题,建议集资房。恒通花园小区房本问题抓紧落实。
更好地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