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20日 10:35:27
在某县调研考察座谈会上的讲话

6362554193854884262275825.png



 

某县调研考察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上午,参观了某县汽车、齿轮公司、千吨级码头、兆基铜业、天一金岳、和泰纸业、金盛华城等企业和城建项目;刚才又听取了东海、周骥同志的汇报,对某县的情况有了一个大体了解。总的感觉是,通过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历届班子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的扎实工作,某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县城建设有亮点。旧城改造的起点较高。二是园区建设有亮点。园区的企业,除了某县汽车外,其它大部分企业都是无中生有,通过招商引资新引进的,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非常不容易。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企业必将成为某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或者说核心增长极;某县的工业园必将成为某县的形象。三是新农村建设有亮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植、新农村示范点和示范片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说明某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过硬。


某县的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是某市的北大门;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大,如果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将十分巨大。这些年来,某县有不少工作进入了全市的先进行列,有些还进入了全省的先进行列,2002年到2007年GDP翻了一番;财政收入从5000万到1亿用了10年时间,从1亿到2亿用了3年时间,今年有望突破3亿元,这些都非常不容易,值得肯定。面对好的来势,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围绕“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总结经验,提升思路,持之以恒地推动科学发展。这些年,某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这些思路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某县的实际,要持之以恒抓好落实。下面,我结合在某县的所见所闻,再讲几点意见。


一、抓发展要突出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有两大成本,一个是机会成本,一个是建设成本。对一个地方而言,有时候丧失一个机遇,就可能造成一个时期的落后。机会来了,没能抓住,机会成本就高。比如搞工业园区,当时征地、拆迁的政策门槛很低,劳动力很便宜,建设成本当然也很低,如果及时把工业园区建起来,就是抓住了机遇,所付出的成本就会很小;相反,没有抓住机遇,建设成本也就越来越高,再搞工业园区就很难。发展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作为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要有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有非常强烈的机遇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一个地方的发展。园区发展要抢抓机遇,企业改制要抢抓机遇,城市建设也要抢抓机遇,强烈的机遇意识是地方党政干部责任感强的体现。现在我们面临的机遇很多,“3+5”城市群是机遇,新农村建设是机遇,产业转移是机遇;就是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也有机遇,如沿海发达地区要实施产业升级,就必然把一些企业转移出来,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机遇,谁更主动、更积极,谁就能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占据制高点;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压缩的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而这对发展其他产业如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又是一个机遇。机遇总是存在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怎样去抓住。一定要有很强的抢抓机遇意识,要有“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实现新发展。


二、抓发展要突出抓项目。抓发展到底抓什么?什么是抓手?某县的实践已经非常雄辩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有项目才有投入。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要靠项目,调整产业结构要靠项目,干部群众的信心要靠项目来凝聚,地方形象要靠项目来改变。我所指的项目不仅仅是指工业项目,而是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发展类项目在内。抓经济工作,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三个字——抓项目。没有项目就是空谈。全县上下都要形成强烈的抓项目的氛围。四大家虽然职责不一样,但在抓发展上是一致的,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上来,立足本职工作,支持项目、服务发展。一要加强对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度。某县具有良好的自身条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优势,做好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二要盘活存量。引导企业家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精深加工,扩大规模,这也是项目。如把造纸从20万吨升级到50万吨就是个大项目。要围绕这些项目搞好服务,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三要立足现有资源搞招商。加大对现有资源整合力度,形成比较优势,增强对客商的吸引力。四要向上争取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类项目。要加强上下联系沟通,及时捕捉有关信息,下功夫多争取项目。总之,对项目要手里抓一个,眼睛望一个,心里还要想一个。只有形成一种抓项目的浓厚氛围,才会取得更多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抓发展要突出抓民生。发展为了民生,民生需要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解决发展问题。抓民生,要注重最根本、最普遍、最困难群体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老百姓的增收问题。搞龙头企业,要带动一方发展,致富一方群众;搞工业项目,要更多地提供就业机会;搞农业生产,必须始终围绕增产增收。最普遍的问题是省里提出的几件实事涉及的问题,要把它办好,把有关群众就学、就医、就业、低保、移民、下岗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最困难的群体是因灾倒房户、困难户、病残伤残者等,要始终把这些最困难的群体放在心上。作为农业县,当前一定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突出解决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解决“五通”问题,即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广播电视。要抓好“两就”问题,即就医、就学的问题,落实政策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创造条件让农村的孩子多读点书;要实现“一提高”,即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一人一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抓发展要突出抓作风。优化环境的关键是抓好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发展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好的环境来自于好的风气。这个风气不仅仅是社会风气,首先是党风,是干部队伍的作风。某县要振兴,必须要形成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好风气,形成服务经济、服务发展的好环境。要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兼容并蓄的开放环境、团结进取的舆论环境,还要有正确的用人环境,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认真落实省里提出的“三个不吃亏”要求,按照“忠、正、实、廉、和”选好用好干部,党员干部都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公道正派,一身正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率先垂范扑下身子干,做到“牵牛下水,自己先打湿脚”;廉洁自律,干净干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和谐、团结。干部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真本事,讲团结是高境界。一个人即使浑身是铁,也只打得百把斤钉,非得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才能办大事。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理解团结的重要意义,要看到团结的重要性,班子成员要自觉主动地维护团结,形成“九牛爬坡,个个使劲”的良好局面,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最后,衷心期待大家把某县的事情办得更好,真正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