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步知网 转载 2017年10月27日 22:36:58
易混淆近义词语汇总(六)

4.gif

1、 法制指统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的法律制度,名词,如“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动词,如“我国已经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

 

题例:綦江市彩虹桥垮塌案的公开审理是_____公平性、公正性、原则性的生动体现。(法治)

 

2、 发愤因不满而决心努力改变现状,侧重指内心立下决心,力求强盛,如“一个人只要肯发愤,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发愤图强”“发愤忘食”。

 

发奋指振作起来,开始行动,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

 

3、 反映主要有两种用法: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党内的斗争反映着社会上的阶级斗争”;②把客观情况或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有关部门,如“他把情况反映到县里”。

 

反应有三种用法:①名词,有机体受到刺激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化学上一物质与另一物质发生作用,产生了新物质的过程,如“化学反应”;②名词,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大家的反应很强烈”;③动词,意见、态度或行动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的思想活动,如“还没等反应过来,他就走远了,头也不回”。

 

题例1:老师苦口婆心地跟他谈了半天,他却毫无_____,(反应)

 

题例2:美国微软集团败诉,国际金融机构迅速作出____,比尔◇盖茨一度陷入困境。(反应)

 

4、 范围 范畴都表示周围的界限或限制。

 

异:范畴用于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

 

范围用于具体事物。

 

5、 诽谤 毁谤都指无中生有,说别人的坏话,但其程度有所不同。

 

异:诽谤表示程度稍轻一些;

 

毁谤表示的程度重一些。

 

6、 废除 废黜都有取消的意思,但取消的对象不同。

 

异: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如“废除不平等条约”。

 

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取消王位或废除特权地位,如“废黜职务”。

 

7、 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多指法令制度等,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本条令公布后,以前的暂行条例即行废止”“废止禁令”。

 

废置指把认为没有用的东西搁置一边,多指具体事物或物品,如“这台电视机被废置了三年”“这些材料废置不用太可惜了”。

 

题例:我国入世后,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需要____修改,同时还要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废止)

 

8、 分割指把整体或有联系的东西分开,如“民主和集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分割”。

 

分隔指在中间隔断,使不相通,如“为了培养自立能力,我与弟弟分隔房间居住”。

 

9、 分辨指分清辨明,根据事物的特征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如“分辨香花与毒草”。

 

分辩指用语言辩白,如“他这回并不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

 

题例:天太黑我们无法____方向;而政治太黑我们受了冤枉也无处申冤。(分辨、分辩)10、奉献 贡献二者都有献出的意思,动词,褒义。

 

异:奉献指恭恭敬敬地呈献。

 

贡献指一般性的献出。

 

11、抚养指爱护,教养,只指长辈对小辈的养育,如“他用微薄的工资抚养了两个孤儿”。

 

扶养指扶助、供养,可用于长幼、平辈之间,如“把孩子扶养成人”“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赡养用于晚辈对长辈的照顾,供养,如“赡养老人”。

 

考例1: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义务。(赡养)

 

考例2:新婚姻法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扶养的未成年弟、妹,有______义务。(抚养)

 

12、扶助 辅助二者都帮助之意,

 

异:扶助指扶持帮助,如“他常常扶助老人上车”。

 

辅助①指从旁帮助,如“多加辅助”;②指帮助性,非主要的,名词,如“辅助劳力”。

 

13、抚摸也写作“抚摩”,指用手轻轻按着来回移动,多带有爱的色彩,如“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发”。

 

扶摸”指扶持摸索,如“光线太暗了,我们只好扶摸着栏杆走下楼去”。

 

14、肤浅 浮浅都表示浅,不深。

 

异:肤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如“我对戏曲了解得很肤浅”;

 

浮浅指浅薄,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如“努力克服脱离群众、作风浮浅的官僚主义作风”。

 

考例;去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由张艺谋执导的8分种短片在国内外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国外对这个短片普遍叫好,而国内则多持批评意见,认为这个短片表现出的中国内涵太过____。(肤浅)

 

15、赋予 付与都有交给的意思,但所交的对象不同。

 

异:赋予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如“圆满完成党赋予的光荣使命”。

 

付与指拿出交给钱物等,如“他把20万积蓄付与党组织”。

 

16、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如“停职反省”。

 

反思指思考过去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如“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考例1: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____,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05年山东卷)(反省)

 

考例2: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是国际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刻____的产物。(反思)

 

17、发源地一般指河流等起源的地方。

 

发祥地现在一般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

 

证明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动词义指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表明仅指表示清楚。

 

并存指同时存在,如“两种体制并存”。“共存”共同存在。

 

题例: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_之一。考古发现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意义。(02年北京卷)(发祥地、证明、并存)

 

18、符合指数量、形状、情节等相合,如“这些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

 

适合指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侧重协调一致,如“过去的经验未必适合当前的情况”。

 

契合较之“符合”,更突出两者相合程度之切。

 

题例1: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在新世纪“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是_____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的,(适合)

 

题例2:韩剧成功在哪里?首先是题材贴近生活,_____观众的收视心理。(契合)

 

19、妨碍侧重指造成一定的障碍,程度较轻,如“大声说话会妨碍别人学习”。

 

妨害侧重于有损害,程度较重,如“雨水过多会妨害大豆生长”。

 

题例1:这所古代的建筑正当窗口,____交通,要不要拆除,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妨碍)

 

题例2:这种树的表皮可以一层层剥下来,做成精致的小盒子,并不____它的生长。(妨害)

 

20、阻碍指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对象多为交通、生产、进步等,如“阻碍交通”。

 

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如“别阻止他,让他去吧”。

 

阻挡指阻止,拦住,主语是施动者,对象是人或重大的抽象事物,如“革命洪流不可阻挡”。

 

中断指中途停止或断绝,如“供应中断”。

 

题例1:星云飘浮在星星与星星之间,浮游在宇宙空间,_____星光的通过。(阻碍)

 

题例2: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妨碍)

 

21、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②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用人时程度轻重,如“黄色读物会腐蚀青少年”。

 

侵蚀①指逐渐侵害使变坏,如“病菌侵蚀人体”,②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如“侵蚀公款”,用于人时程度较轻。

 

题例:看来这个经历了八百年风雨的古塔,究竟还能保存多久,实在难以预料。(侵蚀)

 

22、富裕指财物充裕,如“日子过得挺富裕”。

 

富余足够而有剩余,侧重于表示“剩余”,可指时间、人员、事物,如“富余人员”。

 

题例:她是理财好手,我让她负责日常生活的开支,她答应了;从那以后,我们不仅过得很_____,而且还能每月存点钱。(富裕)

 

23、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如“罪犯已昨天伏法”。

 

服法指服从法律。

 

题例:厦门特大走私案七名主犯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已于昨日_____。(伏法)

 

24、分辨 分别 区别都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别开之意,

 

分辨着重于“辨”,多用于容易相混,不易区分的事物,如“光线太暗,我连书本上的字迹也分辨不清楚了”。

 

分别多用于有明显区别的事物,如黑白、是非、优劣、主次等,如“什么事都得分别轻重缓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区别对象较广,更适用于互相联系或统一的事物,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题例:同义词中最值得研究的是那些非严格意义的同义词,因为它们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就必须有所 _____ 。(区别)

 

25、风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如“有风度”“风度翩翩”;

 

风范为书面语,风度,气派,如“大家风范”“名将风范”。

 

题例:你细细端详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颗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_____。(风范)

 

26、发端是发现,创始、初现,一般用于抽象的过程、事件、思想。

 

发源指江河的起源,如“淮河发源于桐柏山”。

 

题例: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它从最高处_____,冰雪是它的前身。(发源)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极易误用成语解读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题目中对考生成语的运用考查的非常多,本文搜罗了极易误用成语,并帮助考生进行解读和讲解,希望能对考生的行测考试分数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掌握言语意图
公务员考试有一种题型被称为意图判断题,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它和主旨概括题很相似,因此考生在做此种题型时很是头痛,考生需要理解其中的答题思路和考查的要义,从而能够在这一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
病句解析三步走
第一步:将句子的主干提取出来,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先检查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有无成分残缺或多余。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