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10日 15:17:59
公文写作的五大步骤

应用写作头图.png



第一步 搜集资料

  

“看两篇写一篇”

  

写作之前,可以先找两篇文章。

  

第一篇,要找以往领导同志在类似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总结讲话。因为每种类型的讲话,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套路和逻辑,这篇文章,解决的是“形似”的问题,就是文章结构、语言风格要像。

  

第二篇,要找上级领导机关或者同级其他机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因为每种内容的讲话,在一定时期内,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内容要求,这篇文章,解决的是“神似”的问题,就是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方向要准。

  

找出这“两篇文章”,通过学习和模仿,之后写出来的文章,最起码在结构上、内容上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第二步 琢磨内容

  

“换位思考”

  

替领导起草讲话稿,当然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是最基本的方法。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换位思考呢?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五个:

  

第一,领导同志应该讲什么?就是在这次总结大会上领导应该强调的内容、要求等。

  

第二,文件起草的部门希望领导同志讲什么?就是有关部门对于这项工作的考虑,希望通过领导讲话传递出的工作信号。

  

第三,听众希望听到什么?讲话都是有对象、有听众的,听众对领导的讲话往往都有具体期盼,或是答疑解惑,或是肯定表扬,或是明确思路等,应该将听众的需求反映在领导讲话之中。

  

第四,领导同志本人希望讲什么?每位领导同志讲话都有一贯的思路、风格,每位领导同志都有近期关注的重点、强调的要点等。

  

第五,上级希望领导同志讲什么?每项工作都应该按照上级领导机关的部署和要求开展,科学地传递上级的要求也是讲话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了这五种角度,是不是就全面了、穷尽了?

  

不一定,最起码还可以“更上一层楼”,在综合各个角度之后,重新回到最初始的问题——在这样的场合,领导同志应该讲什么?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采取螺旋式上升方式,否定之否定,站在更高的平台去重新思考。

  

通过多个角度的思考,我们就会对文章的主体内容有较为充分的把握。

 

第三步 拟定提纲

  

“闭上眼睛”

  

讲话开写之前,要起草提纲。起草提纲要在掌握基本素材、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合上参考文章,合上各类材料,越过纸面看实质,闭上眼睛想清楚,合上书本写提纲。

  

要切忌“找”提纲,翻阅各类材料,这里摘一个意思,那里找一个想法。拟定提纲,最起码要写到二级,想得清楚的地方要写到三级。

  

第四步 起草文章

  

“一气呵成”

  

长期用电脑写作,很多人往往养成“先写容易的”和“复制粘贴”的习惯。好的讲话稿应做到文气贯通,如果先写材料丰富的、容易的、想清楚的,会使文章看上去是“拼凑”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这是公文写作的大忌。

  

因此,在公文写作的培养阶段,就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想清楚、写清楚,按照提纲,从头到尾写下来、顺下来。

  

第五步 反复修改

  

“逼自己改”

  

好文不厌百回改。刚学习公文写作的同志在写完初稿后,往往会感觉“不知道改什么”“不知道怎么改”“不会改”“改不动”,这是很正常的。

  

这时候,就需要对自己“狠一点”,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提升,要强迫自己多换角度、加深思考、提高站位,对已有的文稿反复琢磨,反复修改,有时甚至还要推倒重来。

  

要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篇文章每突破一次“改不动”的困境,就会上升一个水平,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一个层次。

  

经过这样五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写作流程,写出的讲话初稿就可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但是,从提高自身公文写作的水平来看,还需再做好两项工作:

  

第一:整理学习方法:“对照花脸稿”

  

提交初稿之后,领导往往会对文稿提出修改要求,有的时候还会有颠覆性意见,这是提升自己公文写作水平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机会。

  

我们应该将领导改动的部分和自己起草的内容进行比照,细致揣摩,认识到“应该这么写”的道理和 “不应该那么写”的原因。每对照一次,就相当于和领导进行了一次间接的思想交流。

  

当文章最后成稿后,还应该对一稿、二稿、三稿甚至更多的修改过程进行重温,这样常常会有新的启发,也会逐步找到写公文的窍门。有的同志将领导改过的花脸稿整理起来,形成个人的“错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二:丰富完善方法:“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写上一百篇文章,不如写好一篇文章。要提升公文写作水平,聚焦目标、集中火力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同样以领导同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为例,可以尝试把这篇讲话改造成大会报告、会议纪要、学习通知、新闻通稿、评论员文章、社论文章、专栏文章、发言摘要等各类形式,虽然基本内容一致,但不同形式对文章的要求是不同的,把一篇文章拆开了揉碎了,重新排列组合,反复咀嚼琢磨,就会对各种类型的文体有基本把握,也会大大加深对领导讲话的理解。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申论很简单——如何答好公文写作题 公文写作
近些年的申论试题中经常出现讲话稿、发言稿、办公材料提纲、导言、倡议书等题型,侧面考察大家对公文格式的掌握程度,这体现了公务员岗位对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即业务能力与材料写作功底并重,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这类题难度并不大,规律性也较强,希望大家能在这篇文章中有所收获。
原创|怎样应对国考中的申论(四) 公文写作
关于此类问题的答题技巧,我在上一篇文章讲过,有关公文写作类题目的作答技巧:一是答案来源于给定资料,资料里有的内容我筛选利用,资料里没有的内容我绝不滥加。二是要熟悉题干和
原创|怎样应对国考中的申论(三) 公文写作
第一,弄清题目中问什么。 第二,看准题干和作答要求,要明确我们需要在答案中写什么内容,不漏项。 第三,答案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