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用今天的话来说,“无”,即是“零”,有即是“成功”,所以,归零是通向成功的捷径。正如一位资深广告人士在演讲中提到的那样:我每天都逼自己归零,才取得今天的成功。无论是老子的教诲,还是这位成功人士的感悟,都说明:成功,必须从零开始。
【赏析】本段开门见山,直奔“归零”这一主题。巧妙使用《道德经》里的经典表述,生动地阐述了“归零”一词的含义。并结合题干中给出的资深广告人士演讲,亮明观点。整段紧扣题意,观点鲜明,端称得上是申论开头之典范。文章起笔不凡,对《道德经》里的思想进行了新的阐发,将“无”解释为“零”,将“有”解释为“成功”,既有新意,又令人信服。能给考官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归零,代表着一种谦虚的心态,谦虚是学习进步的前提,学习进步则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日本明治时代有位著名的禅师叫南隐,有一天有位客人来拜访他并且喋喋不休,而南隐则默默无语,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还继续注入。客人见状,着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道:“是啊。杯子满了,就没有办法注入新的水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不把自己归零,不清空自己的心态,怎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不认真学习,却总想着成功,这岂非是痴人说梦?
【赏析】段旨句很清晰,紧扣“归零”二字,从“谦虚心态”这个角度展开。内容上联系到了禅宗著名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归零”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最后两句反问很有力度,值得学习。
归零,还代表着一种自我否定的勇气,唯有自我否定,才能超越自我,取得成功。现代社会进步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面对这些新的难题,不少人喜欢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用旧眼光看待新形势、用旧思路分析新情况、用旧办法解决新问题,结果一败涂地。全球著名的胶卷制造商、美国的柯达公司,曾经依靠自己先进的胶卷研发与生产水平,夺取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市场,并于1975年率先研制出数码相机。但很快就陷入到经验主义泥潭中,迷信胶卷相机而轻视数码技术,最终失去了市场,被迫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赏析】段旨句很清晰,紧扣“归零”二字,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角度,阐述了“归零”之于“成功”的另外一重意义。内容上结合了柯达公司的经典案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惯于自满而怯于归零,自断通向成功的大道。有的人,背着过去成功和辉煌的包袱,走得步履蹒跚;有的人,揣着一颗畏惧失败的玻璃心,走得战战兢兢;有的人,绷着一根精于算计、患得患失的神经,走上了断头路。与之相比,最近几年涌现出的一批“创客”,正是因为他们有甩掉包袱、敢于失败、不计得失的心态,才能打破成规,探索出了一条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新路。那位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广告人,不也是自我归零之后,才踏上成功的星光大道吗?
【赏析】笔锋一转,在本段开始转折。让文章一下子有了起伏和波澜,比那些只会平铺直叙的文章高得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在表达上,本段相当有亮点:用包袱、玻璃心、神经、断头路等非常形象生动的词汇,画出了人们怯于归零的可笑模样。
古人说: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自卑”,就是自我归零,没有自我归零,岂能登上高峰?自我归零,要求我们忘掉曾经的成功和荣耀,正如一首歌里唱道的:“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回忆”,甘当小学生,从零开始学习;还要求我们忘掉未来的成功与失败,不计成败,敢于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只有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赏析】结尾是文章最难写的部分,大多数文章的结尾都无外乎总结前文、把前面的话再抄一遍,可谓味同嚼蜡。但本文却独辟蹊径,把结尾写得熠熠生辉:不仅使用了古人的至理名言,而且大胆引用了当代的流行歌词,让文章一下子有了生气、有了活力,变得朝气蓬勃。结尾“高峰”二字更是呼应了“登高”一语,环环相扣,相当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