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06日 16:10:36
让传统文化经典流行起来

范文头图.png



让传统文化经典流行起来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片,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华夏民族积淀数千年的瑰宝。古诗词作为文化精粹,在小学教材里却遭遇边缘化危机,习近平主席对此表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经典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传承中弘扬,在发扬中光大。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些朗朗上口而又合辙押韵的文字出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笠翁对韵》。几千字词历数自然现象到历史典故,曾经牙牙学语的孩童人人都能背诵,而今却不为大众熟知。古典诗词歌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珍贵记忆,一旦弃之如敝屣,势必割裂传统文化根脉,这在西方文化潮涌下民众传统观念日渐淡漠的今天,尤为令人心痛。众多年轻人热衷托福雅思而鲜见翻阅四书五经,作为文化传统重要载体的民俗节日一再被“庸俗化”,传统文化经典被无知的人们恶搞甚至毁坏,这座数千年灿若星辰的巨大宝藏无奈被深埋。当我们指责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精神贫瘠的现实时,才发现我们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浸染和熏陶已渐行渐远。


    中国经济起飞之后,需要文化的同步繁荣。新兴文化价值相较于庞大的传统经典,如溪流之于江河,孤木之于森林。无论是诸子百家经典着作,还是民间古典诗词散文,传统经典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史、哲知识,乃至科学艺术价值,我们能从中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人生态度、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文化。扎根于传统经典,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才能大力夯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作为立党兴国理念,将“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作为干部践行职责方法,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作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汇聚古人智慧结晶;同时敞开胸怀,兼容并蓄,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点点扫清发展中的障碍和恶性现象生存的土壤。


    传统文化需要流行,但不能被误读。博物馆里的文物、历史长河的人物、古籍里的文字都可以通过现代手段“活”起来,重新被现代人所熟悉。然而,一窝蜂地开办“少儿读经班”,博人眼球的“开笔破蒙”,甚至借“复兴”之名行“复古”之实,纯为牟利或宣传封建迷信,则可以休矣。当传统遇上流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弘扬传播中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范文 | 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范文
推动文艺创新,“守正”为先,“开新”为要。中国文艺星汉灿烂,太多的传统精粹有待我们挖掘与阐发,太多的优秀传统有待我们庚续和发扬。创新不是全盘否定、推倒重来,恰恰相反,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从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反本开新。原创是文艺发展的引擎,原创能力与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是文艺创新的源头活水;互联互通的网络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赛 | 创业者心中的山(2016年浙江省申论下水作文) 范文
申论下水作文,一家之言,供公考生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范文 | 遵从平等权利 善待生命 范文
人类缘何热衷于这样或者那样地虐待动物呢?原因有四:其一, 出于某种一时的喜好, 如大学生动物园内硫酸泼熊;其二, 出于经济利益, 如每年不计其数的象牙;其三, 出于卫生需要, 如狂犬病引发的“屠狗风波”;其四, 出于医疗的需要, 如熊胆。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