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公文写作之家 转载 2017年10月19日 14:27:36
你写材料这么辛苦,一定要从这里找原因

6362529085850559949234833.png




你写材料这么辛苦,一定要从这里找原因


笔杆子通指擅长写作的人。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哪个单位,如果能获得一种“不可替代”的位置,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都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


而现实中能写、会写、敢写的“笔杆子”所表现出技能的无法复制性,与你追求的境界不谋而合。


1.老笔头(ID:oldbitou)曾接触过不少笔杆子,可以说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你看你属于那种类型的。


其一,风风火火,信手拈来。文章框架搭得稳,思想点新,文字活,各种素材看一遍就像是刻在脑子里,用时随口说出,就八九不离十,这种人给人感觉就是给力震撼有激情,跟他一起干活不用担心材料写不好。


其二,稳稳当当,有质量感。一篇材料交给他就像交到保险柜里,不说大话、不先表态,拿到题目就自己琢磨,搜集素材,修改润色,最后一般不轻易出手、一出手就能惊艳四座,让人踏实放心。


其三,侃侃聊聊,实在取经。这类人领受任务后,略作思考,就到处转悠晃荡,找领导和同事聊天,从他的脸上看不到压力,其实说着说着就扯到他的材料上来了,别人说个点子、说个路子、说个素材他会立即与他的腹稿作比较,不断完善,再落到笔下也就事半功倍了。最后材料写得不错,大家还都很喜欢他。


其四,抄抄搬搬,中规中矩。平时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和多方面的范文,分门别类,整个是一个数据库啥都有,写新的总要把旧的找出来,那块有用先搬过去再说,相关的文章扫一遍,新稿子字数上也就差不多了,顺一顺也就成了,效率很高。


平时跟老笔头QQ群里的朋友聊天,以上四种类型在我们QQ群里都有。这四种类型也跟个人性格有关系,都有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地方。在他们那儿写材料不是辛苦活儿,是个享受。


2.回到主题,为什么有的朋友觉得材料很难写,写得很辛苦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激情不在。


想把一篇文章写好的欲望不强,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和升官的阶梯是不行的。


许杰在 《文字无用武之地》中写道:"让狮子跟在自己的后面走,你的笔杆儿打先锋,那怕天下人不慑服!"


这多么有激情、有霸气。


激情是能够看出来感觉到的,一领受任务眼睛就放光,一讨论材料就兴奋,一想到自己要写出来的东西就激动。这种东西是内心迸发出来的,不是装能装出来的。


记得不多。


平时不注意思考,不注意搜集,不注意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说不准。


有的朋友没事散步都带个本子,有什么新的想法都能及时记录下来。因为你平时思考的东西,说不定就会在你脑子里冒出来,不马上把灵感捕捉到是很容易忘记的。


写材料不需要你有超强的记忆力,但一定要有搜集素材的习惯。


思想不新。


一说起来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人,说的观点、讲的例子陈旧过时,唯有经常学习不可。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不难,就是要注意观察对比鉴别,见到一个说法要及时与以前的说法对比对比,看看变化在哪儿、为什么变化。


比如最近经常谈“党风廉洁建设”,就要想想这与“党风廉政建设”区别在哪儿?什么时候用什么词不仅只是文字上的变化,而是内涵本质发生了变化,等等。


练得不勤。


平时见活儿躲得比谁都远,关键时候就会有无从下笔的感觉。


书山有路勤为径,材料写好重在练。本事多了不缠身,说句实话,有人发着工资,衣食无忧,自己练成了本事想跑都跑不掉,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干呢。


说句题外话,老笔头公众号愿意提供平台,大家有时间可以把你写的好东西(不限公文)梳理梳理发给我们刊登出来,一是练笔、二是交流、三是还有稿费拿,何乐而不为呢。


交流不畅。


写材料不善交际交流会吃亏的,自己的力量再大、智慧再多,也是有限的。讨论材料时要真有股子劲儿,这个时候领导不再是领导,老手不再是老手,都是平等的。


你越是这样他们就学会看重你、高看你,越希望跟你交流。尤其是涉及文章方向和大框架时,如果不交流,领会不准意图,就埋下了推倒重来的种子。


一个好汉四个帮,一篇材料众人上。你牵头的文章,如果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回头想给你提意见话到嘴边都会留三分的。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公文写作】重要公文起草技巧规律(1):布局 公文技巧
多年起草文件、讲话等公文,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重要公文怎么起草?起草过程中有什么带规律性的东西?这里,跟大家谈一谈重要公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布局 布局有四种: 一是纵向布局。
申论写作技巧: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公文技巧
根据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201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相关规定,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以第一层“一、”,第二层“(一)”,第三层“1.”,第四层“(1)”来标注。其中“一、”被称为一级序号,“(一)”为二级序号,“1.”为三级序号,“(1)”为四级序号。其他的序号,如1)、a.、a)都不在正规公文中使用。若有更小的层次,可以用①、②、③来进行标注,但由于人文类文稿的写作一般不超过四个层次,所以这种标注方式并不常见,也未在国务院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中出现。
小技巧丨让你的公文眼前一亮 公文技巧
观点一:靠人先得靠己 问题现象:不少菜鸟,初入文字岗位,领导一交待写作任务便六神无主、手足无措,病急了乱投医,便想着法子混入各大Q群、论坛,跪求大神指导、修改或代写。想想?在材料中鏖战的大神们自顾不暇,还能有时间为你捉笔代劳?能得到只言片语建议就不错。有幸得到大神耐心指点的,属中彩机率,可遇不可求。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