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论写作网 转载 2017年10月18日 21:30:17
行测高频题型讲解之时间规划问题

1.png


行测高频题型讲解之时间规划问题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时间规划问题是统筹问题中的一类常见问题,此类题型会在题目中会给出一些工序及各自所需时间,需要经过合理的统筹规划,求出总的最短时间。

解决此类问题的原则:时间的共用原则,最短工序时间的优先原则

具体应用:当某些步骤同时进行不会互相影响时,可以并行操作,从而节省时间;当某些步骤同时进行会对彼此产生影响时,则让所需时间短的步骤先进行,从而节省总的等待时间。

关键:此类题目所求的都是最短时间,所以当存在多个工作方案,要确定每个方案或者工序的所用时间,哪些工序可同时进行,彼此之间存在时间差异时,需要计算出每个方案所需时间,从中选择时间最少的即为最优方案。

 

【例题1】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小玲给客人泡茶,洗水壶要一分钟,洗茶杯用1.5分钟,放茶叶要用0.5分钟,水烧开要16分钟,为了使客人早些喝上茶,小玲最合理的安排要用几分钟就能沏茶?

A.15 B.17 C.19 D.21

 

【思路】题干出现做某件事的多道工序,问如何安排才能达到最高效率问题,例如“妈妈让小玲给客人泡茶,洗水壶要一分钟,洗茶杯用1.5分钟……”,属于时间规划问题。

 

【答案】B  解析:洗茶杯、放茶叶可以在烧水的同时进行,故所求时间为1+16=17分钟。

【总结】此类题型的特征为做某件事需要多道工序,解关键点在于找这些工序中哪些是可以并行的,即可以同时操作的,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

 

【例题2】

张局长找甲、乙、丙三名处长谈话,准备与甲谈10分钟,与乙谈12分钟,与丙谈8分钟。秘书带三人到局办公室后对谈话的顺序做了合理安排,使三人谈话的时间与等待时间之和为最短,则这个最短时间是:

A.46分钟 B.53分钟 C.54分钟 D.56分钟

 

【思路】从“张局长找甲、乙、丙三名处长谈话,准备与甲谈10分钟,与乙谈12分钟,与丙谈8分钟。”这句话可知此类题型为排队取水问题,题型特征为每次只能做一件或者多件事,剩余的需要等待,问如何安排,才能最省时间。

 

【答案】D  解析:要想等待时间最短,则需要尽量让时间短的先谈。即丙第一个谈,三人的谈话与等待的时间和为8×3=24分钟,第二个是甲谈,甲乙所需时间和为10+10=20分钟,最后一个乙谈,需要12分钟,共需要24+20+12=56分钟。

此类题型做每件事的时间是不变的,只能让等待时间尽量短,即尽量安排所需时间短的在前即可。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行测类比推理题:常考成语考前速记
类比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知识面广,技巧性比较强的一类题目,这几年考试中总会涉及到常识题,并且常识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因此需要我们对一些常识知识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含有成语类的尝试题目是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知识面广,需要一定积累的题目,那么需要我们做一些必要的功课,我们今天就中国成语中主人公与其对应故事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作为省考中的高频考点,其知识点较多,考察题型比较灵活,有已知真求假,已知真求真。已知真求真,即由真命题推出结论,此类题型在假言命题中是考察重点,而且出题方式灵活多变,可简可难。
两道行测难题
1.归谬法:是指通过假定被反驳的论题为真,由此引申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确定被反驳的论题虚假的方法;根据定义,乙用了归谬法的是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