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文写作之家 转载 2017年10月17日 14:46:53
7个字让汇报材料更出彩

6362529085850559949234833.png




7个字让汇报材料更出彩


汇报材料越来越多,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材料更出彩,根据工作经验,通常有以下七个关键步骤,供学习参考。


1、“对”——对焦关注点


  汇报稿是对着某一个工作组或某一级领导讲的,因此,汇报稿一定要对着听汇报人的关注点去讲,尤其要对照分管领域、调研主题等方面重点布局、分配笔墨。当然,其他方面也不能偏废,但要根据汇报重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使整个汇报稿的主题非常突出、主线非常鲜明、主体非常对路。


2、“理”——理清大思路


  汇报稿的主题定好后,就要琢磨文章框架怎么搭的问题。就是要围绕从哪几个方面破题、用什么方式展开、采取什么风格等方面,理一理文章大体的思路。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根据领导意图尤其是汇报人的风格来考虑和确定。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直接与汇报人沟通,这样在写作过程中能省很大事。


3、“搜”——搜集原材料

  要搜集的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本地素材。要注重合并同类项,抓典型、抓亮点、抓数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友邻经验。有选择地找相关行业、相邻单位的新鲜经验和有益做法。三是有关评论。主要是摘取带有思想性、针对性的“金句”,作为汇报稿认识、分析或者做法部分提质增色的“神来之笔”。


4、“列”——列出细框架


  在广泛吸收消化原材料基础上,对定下的大思路进行细化和拓展,逐级列出文章的提纲。在细化标题的时候,每一块大概需要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甚至要用到哪些事例、哪些数据、哪些“金句”,都可以直接写在相应的小标题下。这样一是可以避免正式起草过程中出现前后交叉矛盾的问题,二是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效率。


5、“写”——起草第一稿


  写作中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大思路不能变;二是可换可不换的不要换;三是非写不可却又写无可写的要坚持写下去。有了这几个原则,就能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直到初稿完成。


6、“查”——查缺补遗漏


  在整个起草阶段,中央有新的精神,领导有新的要求,单位有新的情况,这些都要及时收集、及时梳理、及时纳入,做到紧跟步伐、紧跟热点、紧跟形势。尤其是对一些硬性要求、固定说法、敏感数据,要反复核查,确保不留盲区、万无一失。


7、“改”——精改细推敲


  文章不厌千回改。初稿完成后,一般要交给直接领导过目。好多领导都是文字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笔杆子,如果我们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对比研究修改的理由,文字能力一定能在这一次次看似打击、实为充电的“痛苦”历程中,得到一次次精进、一次次蜕变。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公文写作】重要公文起草技巧规律(1):布局 公文技巧
多年起草文件、讲话等公文,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重要公文怎么起草?起草过程中有什么带规律性的东西?这里,跟大家谈一谈重要公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布局 布局有四种: 一是纵向布局。
申论写作技巧: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公文技巧
根据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201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相关规定,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以第一层“一、”,第二层“(一)”,第三层“1.”,第四层“(1)”来标注。其中“一、”被称为一级序号,“(一)”为二级序号,“1.”为三级序号,“(1)”为四级序号。其他的序号,如1)、a.、a)都不在正规公文中使用。若有更小的层次,可以用①、②、③来进行标注,但由于人文类文稿的写作一般不超过四个层次,所以这种标注方式并不常见,也未在国务院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中出现。
小技巧丨让你的公文眼前一亮 公文技巧
观点一:靠人先得靠己 问题现象:不少菜鸟,初入文字岗位,领导一交待写作任务便六神无主、手足无措,病急了乱投医,便想着法子混入各大Q群、论坛,跪求大神指导、修改或代写。想想?在材料中鏖战的大神们自顾不暇,还能有时间为你捉笔代劳?能得到只言片语建议就不错。有幸得到大神耐心指点的,属中彩机率,可遇不可求。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