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有孑遗】 本谓没任何一个人能逃脱旱灾的侵害。
《诗·大雅·云汉》: “旱既太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馀黎民,靡有孑遗。”
郑玄笺:“周之众民多有死亡者矣。今其馀无有孑遗者,言又饿病也。”
王先谦集疏引赵岐《孟子章句》:“周馀黎民,靡有孑遗。志在忧旱灾民,无孑然遗脱、不遭旱灾者,非无民也。”
后则指荡然无存,毫无遗留。
【雀角鼠牙】 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后泛指狱讼,争吵。
语本《诗· 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女;女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女与对,此陈其辞也。”
【鸡鸣戒旦】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语本《诗·齐风·鸡鸣序》: “《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鸡鸣候旦】 见“鸡鸣戒旦”。
【鸡鸣馌耕】 比喻妇女勤俭治家。
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颠倒衣裳】 ①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郑玄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孔颖达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②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
【养音九皋】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风雨不改】 语出《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风雨如晦】 ①《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
②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风雨飘摇】 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谓在风雨中飘荡摇摆。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风潇雨晦】 《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遂以“风潇雨晦”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亦比喻形势险恶。
【驹留空谷】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孔颖达疏: “言有乘皎皎然白驹而去之贤人,今在彼大谷之中。”后因以“驹留空谷”喻贤人在野。
【高山仰止】 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用以谓崇敬仰慕。
【高山景行】 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岸深谷】 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诗·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后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鸟革翚飞】 形容宫室壮丽。语出《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
【鹊巢鸠占】 占,亦作“居”。《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毛传:“鳲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旧谓女子出嫁,以夫家为家。亦用“鹊巢鸠占”比喻占据他人的居处。
朱熹集传: “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