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18日 17:20:23
细节题中不得不知的秘密

言语理解头图.png



一、相对绝对判定 可能性优先原则


在细节理解题的选项中,有一些选项表达得过于绝对,比如用上“一定、必定、就是、就会、所有、都”等语气过于绝对的词语,这些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选项;而用上“可能、也许、大概、差不多”等语气比较委婉的词语,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例1.宋、明、清三代,非进士出身者,基本无法成为宰相,而许多炙手可热的官职,也规定不是进士出身者不许担任。能考上一个进士,已经殊为不易,更何况作为进士中第一名的状元了!状元一旦出笼,便立刻进入国家的储才机构——翰林院,被作为未来的宰相加以重点培养,各种别人削尖了脑袋也谋不到的美差也会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考取状元是成为宰相的必经之路


B. 重要官职都由进士出身者担任


C. 只有状元才能进入翰林院


D. 状元在仕途上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答案】D。中公解析:选项A“考取状元是成为宰相的必经之路”过于绝对,原文说:“非进士出身者,基本无法成为宰相”,没有说宰相一定是状元。B项“重要官职都由进士出身者担任”中“都”过于绝对,C项“只有状元才能进入翰林院”中“只有”也过于绝对。D项与最后一句话意思符合。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二、认真对比选项 跳过偷换概念陷阱


偷换概念是一种十分典型的陷阱,通过将题干中的主客体或者动作、状态加以偷换,进而混淆视听,造成误选。那么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就要十分注意主体(即动作的发出者)与选项中的主体是否一致;客体(即动作的接受者)与选项中的客体是否一致;动作描述或状态又是否与选项相匹配。在设置干扰选项的时候,陷阱常常是这样的:在原文中摘出一个确实出现过,但事实上却与题目无关的概念进行偷换,考生看到这个概念确实在原文中出现了,并没有看到其内涵上面的偷换,从而选择了错误答案。


例2.策略博弈的本质在于参与者的决策相互依存,这种相互作用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第一种方式是序贯发生,参与者轮流出招;第二种方式是同时发生,参与者同时出招。但是不论如何,每个人必须明白这个博弈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积极参与者,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置身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评估自己的这一步行动会带来什么结果。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


A.策略博弈的本质在于团体协作


B.博弈的过程中参与者相互影响制约


C.博弈中每一步的结果都直接影响全局


D.博弈过程中要为他人设身处地地考虑


【答案】B。中公解析: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A项将“相互依存”表述成“团队协作”,属概念偷换;C项无中生有;材料中的“将自己置身在他人的立场上”不等同于“为他人设身处地地考虑”,D项属概念偷换,排除。




分享给朋友:
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片段阅读结构分析 言语理解
如果发现一个好产品或者一个大市场,就应该立即跟进;在跟进中发现现有产品的缺陷,然后通过创新弥补缺陷,超越对手,实现后来者居上。当然,创新的目标是创造,而不是简单模仿。因此,创造性模仿者需要通过对他人创意的了解,重新组合、改良而产生具有不同功能与价值的新东西。事实上,所有的产品,除了第一代是原创的,以后的进步都是通过创造性模仿来实现的。
片段阅读知识体系总结梳理 言语理解
小伙伴们片段阅读的平均正确率要比逻辑填空高,但是速度偏慢,怎么才能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呢?
2017年国考大纲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三点变化 言语理解
把考试大纲与近几年考过的真题进行整体分析,本文总结整理出一些变化趋势,以供广大考生参考。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