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03日 15:42:42
巧解进出口问题

资料分析头图.png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五大专项中,资料分析专项无需深厚的数学功底,作为一种敏感类的题型,只要掌握必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日常大量训练,提高自己列式和计算的敏感度,就一定可以得高分。老师总结出资料分析在考试中通常只有五种资料类型:文字型、表格型、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形图,每一种资料类型都是有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考试题型也十分单一,包括:查找类、比较大小类、计算求值类和综合分析类四种题型。所以,在备考期间收益最大,能够获得快速提升,并且考试容易得分的题目当属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中常考的概念有:增长、比重、倍数和平均量,这是广大考生必须要掌握的。当然,每一年偶尔也会考到一些其它概念,比如:进出口贸易。近五年国考中,与进出口相关的资料篇幅也不在少数:2010年第二篇资料的5道小题、2011年第三篇资料的5道小题、2012年第四篇资料的5道小题都考到进出口问题。因此,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内容需要引起大家重视。

 

首先,大家要了解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知识背景。对外贸易额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贸易顺差,也称为出超,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贸易逆差,也称为入超或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基本公式: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顺差额=出口额-进口额;逆差额=进口额-出口额。

 

其次,对于国考常考的题型要有所了解:

 

1.进出口相关公式的计算

 

这种题目直接可以利用对外贸易总额、顺差以及逆差的相关公式来计算答案,但是要时刻关注年份时间,有可能会让我们求解基期值,用增长的相关知识点就可以轻松解决。

 

2.顺逆差的判断

 

顺差是出口额>进口额,逆差是出口额<进口额。如果题干当中涉及顺差和逆差相关字眼,那么原资料中的数据一定是要符合进、出口额的大小关系,不要盲目做题以及看错题目。这种类型题目主要出现在比较大小和综合分析类的题目中。如果题干问哪一个国家贸易顺差最大,那么我们应该在数据为出口额>进口额的国家中去排序比较,而出口额<进口额的逆差国家都可以排除掉。

 

3.进出口比重变化的判断

 

对外贸易总额中只分成两个部分,不是进口就是出口,那么对于比重变化的判断,我们可以间接判断。如果进口比重上升,那么出口比重必然下降,并且上升和下降的百分点相同。这是由于进口比重和出口比重之和刚好等于整体的比重100%。因此,如果题干中让我们判断进口或者出口的比重上升还是下降,并计算比重变化了多少个百分点,无法直接计算的时候,可以转换思维,反向间接求解。

 

4.求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率

 

将进口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混合在一起,刚好就是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率,因此在进出口问题中可以利用十字交叉方法进行判断和计算。如果题干问我们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率,而资料中只给了进口和出口的现期值与增长率,那么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率一定介于进口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之间,并且数值为两者增长率平均数偏向基期值更大的一方,大部分题目都无需复杂计算,直接根据十字交叉原理进行简单判断,进而可以顺利选出答案。

 

对于国考曾经出现过的考点,大家也不能放过,需要一一进行学习训练,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老师希望以上对于进出口问题的讲述,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资料分析指数问题讲解 资料分析
在资料分析中,许多考生对于指数概念都不是很了解,容易和我们初中学习的概念混淆,比如2 ,有的考生就会认为2是底数、5是指数,但是在资料分析中我们这样去研究没有任何意思,资料分析中指数也不是这一层含义。
如何读懂资料分析中的资料 资料分析
在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不仅所占题量大,而且考察的内容也比较简单。而很多考生在考试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却有着把行测理科部分即数学运算部分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蒙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资料分析是能够通过练习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题目。在此,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技巧。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大力丸 资料分析
经过对近年资料分析真题的分析可知,它的常考考点主要有7大点:直接查找、增长量/增长率、现期/基期、比重、平均数,以及和这5个知识点有关的“和差倍比简单计算(俗称 加减乘除)、比较大小”两种常出题方式。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