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遴选考试网 转载 2017年10月05日 16:41:39
【遴选材料分析】大多数普通干部收入并不高,公众为什么不信?

案例分析头图-02.png


【材料】


近日,湖南冷水江市财政统发工资信息在网上曝光,数据显示,2013年12月的应发工资除少部分低于2001元或高于4000元外,绝大多数人工资在2001元至4000元之间。不少网友表示,这份工资实发数据比他们想象中低很多。针对部分网友认为已公开的数据“只是收入一部分”的质疑,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住房补贴等应发工资,以及扣除公积金、医保金之后的实发工资都包含在内。


2013年7月1日,28岁的四川泸州市某副镇长因收入低、压力大等问题辞职,引起广泛关注。某地一位担任正处级干部17年的老资历公务员称,他的基本工资加市里给的生活补贴,每月合计约4400元,扣除应缴的保险等项,每月实发工资3000块出头。某地一位乡镇干部说,自己分到乡镇后感觉非常失落,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400元左右,没有住房福利,前些年工资还经常拖欠,打工者挣的钱都比他多。


某公务员考试论坛的报考指南根据工资待遇将公务员岗位分成三六九等。其中国税、地税、工商、财政、海关等部门受到追捧,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则被建议慎重报考。


近年来,围绕公务员的待遇问题,各方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认为,现行体制下公务员体面、稳定、压力小,除制度保障的“显性收入”外,部分行业和少数干部还有“隐性收入”来源。但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普通干部待遇境况并不如社会所认为的那么好,基层、非强势、非实权部门就更为明显。


【问题】


(1)大多数普通干部收入并不高,公众为什么不信?


(2)请你谈谈如何扭转公众对政府的“不信”?


【参考答案】


公众的“不信”折射的是政务诚信的缺失,导致公众产生不同认知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四风”问题严重。不少地方和领导干部还存在着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等不良作风严重影响社会观感。二是制度约束不力。长期以来,公务员逢年过节经常发放购物卡等种种福利,或者是通过“三公消费”打擦边球,甚至是利用职位和权力谋求非法收入等等,在公众中形成了公务员群体收入高的印象。三是社会保障较高。相比于城镇职工等社会群体,公务员在住房补贴(福利)、养老保障等社会高关注度领域的待遇更为优厚。四是信息公开透明不够。领导干部的工资收入以及福利待遇、“三公经费”支出的透明度有待提高。五是社会心态失衡。当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日益高涨,体制内外的不平等使政府和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污名化”,“不信”是当前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政务诚信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交易成本,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地实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要避免“塔西佗陷阱”,提高政府公信力,扭转公众的片面认知,消解对公务员队伍的“污名化”,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作风建设,严明财经纪律。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肃查处和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二是严查重要节假日期间利用公款购买礼品等行为。三是严格控制发放购物卡、会员卡等超规定的福利,严明财经纪律,把更多的资金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加大信息公开,推进阳光政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是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的规定,推动“三公经费”支出信息公开,五年内严禁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二是推进“三重一大”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事项的信息公开。


坚持分类治理,规范工资收入。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好简政放权的要求,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挤压“灰色收入”。二是严肃查处腐败,对钱权交易、权色交易等寻租行为重典治乱,打击“黑色收入”。三是改革工资制度,科学设定“白色收入”。探索在县以下机关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的工资制度,切实解决基层公务员待遇偏低的问题,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正常生活需求的公务员收入体制。


坚持依法治理,强化制度保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的不懈追求,要坚持制度化治理,常态化推进,避免治理成果一阵风,防止反弹回潮。


加强正面宣传,培育良好心态。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利益诉求和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职能部门需要加强正面宣传,重视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引导公众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分享给朋友:
1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案例分析 | 破解“临时工执法”的困境 案例分析
“临时工”大量产生,一是源于行政执法任务重等客观原因。二是部分行政机关胡作为、乱作为。
案例分析 | 2016河南遴选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申遗 案例分析
中国丹霞捆绑申遗的几个地方,财政收入并不宽裕,当地政府投入的资金一是来自上级拨款,二是靠银行贷款。
案例分析 | 四川省遴选笔试案例分析解析 案例分析
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