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民网 转载 2017年10月16日 11:38:11
扶贫干部要用“坚守岗位”来验证能力品行

经济头图(长).png



“要选派好驻村干部,保持基层扶贫干部相对稳定,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有效性。现在所有扶贫地区的领导干部都要坚守岗位,要保证人员的稳定。”这是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所强调的一段话,体现了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关注,是对扶贫地区领导干部的“嘱托”。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一线干部,都应用“坚守”来践行当初的承诺、誓言,用坚守“验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坚守检验党的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政治品行。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事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首,对其它三个“全面”发挥着目标引领的功能作用,可谓任重“途短”,重上加重。这对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来说,是锻炼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的一次机遇和挑战。

坚守扶贫岗位,是对党的干部信念和意志的“考验”。众所周知,为开展精准扶贫,聚力攻坚,各级都对贫困村派出(驻)以“第一书记”为主的脱贫攻坚队伍,实行部门联合、单位配合、内外结合的扶贫举措。这些扶贫干部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撇家离子、夙夜为民,非常辛苦。危难时刻正是考验我们党的干部的最好时刻,最能体现我们干部的攻坚信念、克难意志,体现党员干部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拼搏奋斗的进取精神。参与扶贫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用扶贫岗位来锻炼自己,用坚守“岗位”来磨炼自己,用坚守扶贫岗位来历练自己,锤炼意志。

坚守扶贫岗位,是对党的干部责任与担当的“检验”。有岗就有责,有责必担当。岗位就是阵地,责任就是命令。领导干部扶贫的岗位在贫困农村、贫穷农户,责任就是帮助贫困村发展进步,扶助困难户持续增收,担当起组织的重任、社会的众望。要在坚守扶贫岗位中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做到重点扶与全面帮相结合,帮助建班子强堡垒、建队伍强作用、建制度强规范;帮助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美丽文明新农村。重任面前看担当。党员干部要把敢于担当作为检验自己的能力如何、意志力怎样的“试金石”,不断增强承受力、耐压力。

坚守扶贫岗位,是对党的干部成长与进步的“体验”。农村是个“大舞台”,基层是个“大熔炉”。基层锻炼人,基层培养人,基层成就人。习近平总书记有七年多的上山下乡经历,同党员群众打成一片。基层对习总书记影响最大,他的干部观也发端于基层,以其走过的路为经验,得出了“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体会。基层出经验,经验在群众。要抓住扶贫机遇,敢于挑战自己、突破自我。解决问题在基层,就要和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地气、通民气。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党员学习、干部学习,不能以“上”自居,官气十足;要融入群众中,把自己看作村民一员,这样群众才会接纳你,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接受最朴实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村脱贫“摘帽”,早日迈入康庄大道。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遴选热点 | 精准扶贫的经济学解读 经济
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干预方式来实现脱贫。
遴选热点 | 科学认识和积极培育共享经济 经济
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是指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分散的商品或服务,实现闲置资源在供需方之间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转,继而实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
遴选热点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