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 4月20日,20位来自阿尔及利亚地方财政官员应邀参加“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与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一起,就“中国的‘互联网+’行动”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本期沙龙由国家行政学院国际部副主任周萍果主持。 主题发言:“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 成为社会发展重要驱动力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顾平安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政府‘互联网+’行动计划”作简明清晰的介绍。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而这一行动计划也于2015年10月被写入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顾平安指出,“互联网+”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一个完全属于中国的概念。它将互联网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入融合,推进了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与组织变革,最终将在中国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以创新要素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顾平安详细列出了中国“互联网+”行动未来10年的11项具体计划。他表示,10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将基本形成。到那时,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接下来发言的是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王茹。她从经济学角度切入,对“互联网+”如何与经济相结合做出了深度剖析。王茹首先从“互联网+”对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影响出发探讨了互联网为经济带来了哪些改变。在她看来,互联网将成为农业组织形式的新框架,生产经营的新工具以及全面发展的新载体。在工业方面,互联网不仅将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化和服务化趋势,而且将为工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都带来新的变化。而互联网的发展,也将改变传统服务业,给我们带来更多个性化的选择。王茹随后详细列举了五大核心的互联网思维。她表示,我们个人要积极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而政府则需要优化规则,降低成本并控制风险以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她相信,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互联网,以创新的思维去学习互联网知识,中国在互联网时代前进的步伐将越来越坚定和从容。
交流讨论:中阿双方热烈交流互联网发展应用经验
主题发言随后进入到问答与讨论环节。在对于“地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网络安全”以及“互联网金融支付方式”等问题进行的讨论中,专家学者和与会人员的交流对话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阿尔及利亚内政与地方行政部常任秘书长贝拉大德·艾哈迈德表示,作为来自地方的政府财政官员,他对于中国地方政府如何将互联网和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很感兴趣,他提问:“中国的地方政府如何利用互联网为企业和民众做出更好的服务?”王茹指出,中国地方政府之前一般通过银行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撑和服务,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地方政府提供服务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比如和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利用互联网数据进行金融服务和风险控制等。顾平安做了进一步补充,他指出了“互联网+”能够对地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更为严密的监控和更加及时的评估。
阿尔及利亚内政与地方行政部地方行政省副主任阿谢米·穆赫塔尔对于如何保证政府网站的安全性及进行信息资料保护提问。对于网络安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顾平安阐述了中国的经验。中国目前主要通过四个方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即通过异地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加强互联网安全技术研发以应对频繁的网络攻击,完善法律以遏制网络犯罪保护国家安全,并全面开展公民网络安全教育。
阿尔及利亚内政与地方行政部地方行政省副主任法拉利·穆罕默德的提问涉及到更为具体的方面,他问:“阿尔及利亚在互联网支付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互联网提供服务方面,中国的支付方式有哪些新做法呢?”王茹表示:“支付变革是这一轮互联网金融发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最早的一个发展领域。”她提到了很多具体的支付方式和平台,如通过银行的网银支付,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的支付和通过电信商的话费支付等。不同的支付方式都逐渐与互联网金融的其他服务融合在一起,向着更为复杂化、全局化的方向发展。
本期“讲好中国故事”沙龙在双方意犹未尽的讨论中落下帷幕,与会的阿尔及利亚地方财政官员纷纷表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经验非常丰富,值得深入学习借鉴。(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