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06日 16:32:14
提出对策题考情分析与应对思路

1-12.png



提出对策题考情分析与应对思路


一、提出对策题考情分析


  (一)考察频率


  从2010年到2016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中直观可见,提出对策题型的考察呈弱化趋势:从2013年至2016年均未出题,2012年(市地级)、2011年(市地级)分别考察过,基于此,对于此类题型可适当酌情弱化备考,但考生也务必要给与重视。


  (二)考察内容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提出对策题中可看出,作答范围比较灵活,如2012年(市地级)是要求“根据给定资料4”的片段作答,2011年(市地级)是要求“根据给定资料”的全部材料阅读。从考察的题量来看,提出对策题型看似一道题,其实多常见为两道小题组成,一题两问。


  从考察内容而言,提出对策题常考察内容可以统计如下:概括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2011年市地级)、概括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2012年市地级)。不难看出,概括问题、概括原因、是隐藏在国考提出对策题型的常考考点。


  (三)评分标准


  提出对策题型的分值设置均为20分,字数以400字居多。如“不超过400字”(2012年市地级),“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二、提出对策题高分必备


  深刻了解提出对策出题规律,可以帮助考生能够将此类题型顺利高效拿下,势必能够给后面的题型赢得更为充足宝贵的时间。考生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真正读懂评分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除了清楚评分标准的分值和字数,通常很容易忽略“要求”中的其他事项,这其实不利于高分作答。由于该题型的字数限制,可以说,考生要惜字如金。其实,提出对策题的“要求”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甚至是答题思路。例如“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本身提醒考生首先要对问题和原因进行概括。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就会造成要点的遗漏。“所提的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就要求考生在“材料为王”的基础上,针对材料的直接对策、问题反推对策、原因反推对策等方式,让对策有针对性,同时切实可行,符合经济投入产出比例、符合当前技术条件、符合公序良俗、符合法律法规等等。


  (二)逻辑条理踩点得分


  考生在作答此类题型时,根据给定资料划出要点后,在整合书写答案的时候,应该让答案的呈现适当体现出逻辑性。此类题型的最常见逻辑为总分结构,即,总括句与分点之间总分关系,分点之间并列关系。可以说,归纳概括题型的高分关键就是踩点得分。故此,第一问,归纳概括部分,总分结构,分点作答;第二问,对策总分结构,分点作答。当然,考生在依据材料寻找答案的同时,应该尽量地多写“点”,切忌放空白,也切忌啰嗦。


  总之,提出对策题型作为申论的基础题型之一,对于该能力的考察并不局限在该题型之中,但本质而言,还是考察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因此,解决此类题型,归纳概括能力也是基础,这也是申论获得高分的“快进键”。


  【示例】2012年市地级提出对策参考答案


  市民出行问题表现在:一是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交通拥堵,浪费时间;二是存在安全隐患,无过街通道等设施;三是往返站点不一致,无相关提示;四是最后一公里问题,道路坑洼不平,晚上黑灯瞎火,自行车停放成本高,不安全、无专门自行车行道或非机动车道被占用以及黑车问题。


  为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科学设置站点。站点分布要合理,避免车流集中,往返站点要一致,否则应做好标识。


  二、晚上路网设施。乘客密集区要设置人行行道或过街天桥,在必要路段安装路灯。


  三、降低骑车成本。开辟免费自行车免费停车场,严厉打击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现象。


  四、严厉打击黑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黑车,保障交通安全。


  五、开辟通勤专线,在车站和小区之间开辟通勤专线,增设摆渡车辆,方便群众出行。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86分申论之提出对策题两周提分技巧 提出对策
155分上岸公务员分享做题经验,行测申论答题技巧
提出对策题必备三计 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能力是申论考试考察重点之一,把握对策题的作答技巧,是申论考试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对策题的作答要求比较固定,申论对策题的作答要求一般表述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措施得当、具有可操作性。观点明确是指措施表述准确;条理清晰是指答案结构合理;语言简练是指言语表述流畅;措施得当是指对策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是指对策具有可行性。通过对作答要求的分析,把握好重点与全面、直接与间接、虚与实三对关键词是答好对策题的必备三计。
对策题答题技巧 提出对策
 ”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倡导和推动不同学科、不同学术思想、不同学派进行交流,更多地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全球化、区域性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并且吸引外国科学家参加我国的一些基础研究项目,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