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双木之南 原创 2017年10月13日 21:06:40
原创|如何形成82分的行测思维:学习笔记(二)—论备考

申论-小王-[已恢复].png

南说北讲原创文章,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双木之南

 

继上一章 《论自信与控制时间》后,我们来谈一谈怎样备考。伟人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同理,公考也不是请客吃饭这样轻松的事情。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一般会经历几个月的备考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如何让备考效果好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本人在长达4个月的备考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不少挫折,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下。


双木1.png


关于心态的问题,不灌心灵鸡汤,先以个人备考经历为例,简单分析下备考。


毕业后考过一些大考小考,包括各地公务员考试6次(入围2次),事业单位4次(入围3次)。因为毕业就考上了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可以混吃等死,自身考试意愿不强。之所以去考试,部分是父母亲压力,部分是想凑个热闹。开始就是随便报名,直接裸考,一般分数在123分左右。


3次以后,看着小伙伴们都考上了,心里有点慌,面子也过不去了。于是,在去年的4月(离考试仅有21天),一咬牙,报了培训班,老老实实学了20天,发现有128分了(2015年湖南省省考难度偏大)。看到成绩后很高兴,心想,才学了20天,就提高了5分,说明还有潜力可挖。这样学习兴趣高了,劲头也足了,于是咬紧牙关坚持了4个月,终于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在坚持的过程中,和很多同学交流过,结合自身心得,综合来讲有五点。


一要决心。以自身为例,有决心与没决心完全两个人:没决心的时候,得过且过,随意裸考,完全没想过这样会浪费多少宝贵的时间;有决心后,千方百计提高成绩,做到了认真听课,坚持刷题,不断反思。


本人见过因为各种原因去考试的,如为了家人、为了男/女朋友,为了面子等等,但总的来说,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我们一定要有考起的决心,这样才能排除万难、成功上岸。


二要勤奋。勤能补拙不是假话,本人天赋最多算一般,是大量地刷题才做出了成绩。在单位工作时我利用空余时间学习5小时/天,最后一个月脱产学习是8小时/天,两到三周休息一天。客观来讲,这种努力程度只能算一般。有很多同学比我更勤奋,大部分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所以,建议同学们下定决心后,不要做理论家,空喊口号,要将决心用到学习中去。


三要效率。在备考过程中,见过太多学习效率低的同学。部分同学学习时间比我长,表面上看更为努力,但实际中,有人做一会题玩一会手机,有人边做边聊天,有人头脑昏昏沉沉地在刷题,诸如此类,在这些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情况下,效率一般都不会高到哪去。所以,建议在备考过程中,放弃部分娱乐,做到作息规律,让头脑清醒,尽力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劝慰自己,总不至于比高三辛苦了,考起即是一劳永逸。四是要坚持。备考之难,很大一部分就难在坚持。因为备考需要放弃很多休闲娱乐时间,确实是枯燥乏味的。时间一长,人的心思总有变化,比如会想着“我这样努力有没有作用,有没有意义”。这时候,需要我们熬下来。


个人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寻找几名小伙伴,互相督促。如果只有个人备考,可以做出备考计划表,坚持一条条做下去,不要放弃。五是要淡定。公考充满了太多变数,别因为一两次考试不好,而彻底否定自己。遇到考试不理想,积极针对问题,寻找原因。


能够自己解决的,自己积极解决;不能的,那就从同学和老师们寻求答案。以本人为例,一路走来,也听过很多风言风语,有人看到我几次考不上就认为我在浪费时间,纯属痴心妄想。但还好,我忍住了,坚持了下来。如果当场不坚持,就没有现在的成绩了。所以,希望大家在面对挫折时,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一颗平常心。


双木2.png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备考一定要先对各模块建立一定的认知,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建议买每个模块的专项题库,日常备考中一个一个模块过关。


在备考阶段,个人的备考方法就是“三天循环法”,核心在于一张试卷做三遍。这里所讲的试卷是真题卷,比如国考或你想考的某省(市)真题卷,不建议做模拟卷。因为国考、省(市)考命题相对比较严谨,真题做起来非常有价值,能给人启发,看到一定的命题趋势。而很多模拟卷质量参差不起,甚至经常有错题,容易误导考生。


现在详细介绍下个人的“三天循环法”:


第一天,全程模拟正式考试,按照考试时间做真题(以春季联考为例,9:00-11:00行测,14:00-16:30申论),第一次做,当作正式考试对待,求快求准。行测和申论都写到答题卡上,方便练手感。自我测试时,题本上不要留字迹,以防影响下次做题。当然,正式考试时,题本随便你在怎么划。下午刷完试卷后,休息一阵开始对行测答案,申论同时请老师批改。如果下午对不完,晚上再继续。


第二天,按顺序学习各个模块,建议各模块就用一上午/下午即可,时间不能太长或太短。比如上午学习逻辑,下午就学习言语,模块的顺序安排随意,但要循环覆盖到每个模块。


到了晚上,估计行测答案也快记不清了,就利用晚上做第二遍行测试卷,这一次尽量在1小时40分钟之内解决。第二次做,按日常刷题的心态对待,对第一次没做出来的难题稍微多投入点时间。对还做错的题目,要重视。做完行测后,根据老师对申论的指导意见,再写一遍大作文,继续请老师批改。


第三天,上午复习某个模块,下午开始做第三遍行测试卷,强迫自己在1小时30分钟内解决。第三次做,以自我挑战的心态对待,尽量用前两次没用过的解题方法,做到不机械重复。对于第三次还错的题目,建立错题本,将错题抄到错题本上,以待以后复查。同理,如申论还有问题,那再写一次大作文,直到老师满意为止。


一定要记录每次测试的成绩、各模块正确率,以便自身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如此,以三天为一个周期,反复循环。三次都还出现的问题,问老师,问同学,尽量弄清楚,同时通过错题本巩固。肯定会有同学说 ,“我记忆力很好,看答案几天再去做都记得,那怎么办?”那我们就拉长复习周期,三天内记得就推到五天甚至更久,到记忆模糊后再做。


为什么一套真题卷要做这么多次?


第一,仅做一次是吃不透真题卷的。


真题卷蕴含着大量信息,如命题者的意图、命题趋势、选项的分布规律等,做一次是对真题的最大浪费!在测试中,我们做对了一道题,但不一定吃透了它。如言语,很多时候往往凭借一个词快速判断选项,而选项中其他词语压根没看。重做一次,能让我们看到更多东西,对做题会有更深的体会。


第二,多做几次能够有效加深印象。


大脑有遗忘性,我们做一遍题,事后看看分数与各模块正确率,再找老师问一下,大脑的印象肯定不深,过了一段时间差不多就全部遗忘了。说到底,我们刷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遇到相似题型时,能快速反应。


如果记忆不深刻,做完就忘,那这样还有什么意义呢?多做几次能有效帮助我们熟悉解题方法,加深印象。


第三,真题是非常珍稀的资源,不能盲目乱做。


公考差不多是5年一个命题趋势,也就是说,备考某年的考试要找近五年内的试卷来做。如备考2017年春季联考,能做的有2012—2016年共5套试卷。此外,因为春季联考命题与国考类似,还可以做2012—2016年共10套国考卷(分为副省级、地市级两类)。如此一算,对我们价值最大的只有这15套试卷。


当这15套试卷做完,我们下一步可能只能寻找题型相近的真题卷了,如四川、黑龙江等有部分区别的试卷了。如果是想要备考广州、深圳等地方的招考,还需要单独练习它们独有的题型(如数字推理、地方常识),这些真题卷就更少了。所以,在优秀试卷只有这么多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精做。


以自身为例,保持该学习状态大约2个月后,基础初步打牢,做题速度得到提升,时间在110分钟内,达到70分出头;坚持3个月后,稳定在75分左右,时间也卡在105分钟内;4个月时(临近考试),能保持在100分钟左右,78-83分之间,在后来省考,也做到了正常发挥。


总的来看,做试卷的重点不在于做得如何如何多,而在于要做得精。我们要反复将一套试卷嚼碎、吃透,养成精做的习惯,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试卷。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2017公考来了,测一测你是不是炮灰君? 学霸说
有的考生很多年都考不上,有些人甚至压根也从来没有细想过自己老成炮灰君的原因……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哪几类人容易成为炮灰,顺便给大家奉上防炮灰五大攻略。
原创|155分上岸公务员行测秘籍 学霸说
155分上岸公务员分享成功经验,行测申论答题技巧
原创|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入门技巧 学霸说
讲解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经验和技巧,以及在备考中间需要注意的。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