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28日 19:43:48
让年轻人的职业预期更通透

范文头图.png

让年轻人的职业预期更通透


大学生择业哪家强?对于这个问题,以往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体制内”,眼下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近日一项以80后、90后年轻人为主体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体制内”的工作优势在削弱,逾半数受访者认为工作性质不重要,适合自己才重要。择业观的变化,折射出年轻人价值排序的悄然位移。


青年的择业观,历来是社会风气变化最为灵敏的感应器,值得人们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历过好几轮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诸如“外企热”“国企热”“公务员热”等风潮,这是中国社会流动性的表现,很正常。眼下这一轮的择业取向,也不是突然出现的,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作为就业市场的重要指数,2015年“国考”呈现出报考总数与竞争比例的“双下降”。此外,一些官员辞职的消息也不时见诸媒体。这些动向难免让人们产生疑问,“体制内”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自然是显著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反腐、狠抓作风,党内风气为之一新,公款吃喝、滥发福利等现象变少了,官商勾结、左右逢源的空间大大缩小。如果期待“体制内”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福利”,一些“运作事情”的“空间”,一些不为外人道的“好处”,那么这种变化无疑会导致吸引力下降。在某种程度上,近级年来政治风气的变化打破了这种对“体制内”的幻想,怎么说也都是正本清源之举。其实,在新一轮改革发力之时,在创新、创业热潮之下,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公务员,面临的选择也更多。根据社会发展情况、根据个人职业规划作出人生选择,“在最适合的时候做最适合的事”,本来就应是社会的正常状态,这跟体制内外,并没有太多关系。


把附着在“体制内”标签上的杂质祛除掉,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和职业观才能回归正常。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通常都被称作“体制内”,但最核心的,恐怕是公务员队伍。很长一段时间,过度的“国考热”,恐怕很难说正常,因为这要么意味着公务员的职业之上附着了太多利益,要么意味着社会发育度和职业分工不够成熟。这两点中任何一点的存在,都将影响现代工商业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近年来中央下决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既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祛除“官本位”思想的有效举措。


把公务员恢复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如其所是的正常职业,我们才能以平常心,理解那些选择“挑战自我”的年轻人,以及那些选择离开的官员们。他们的选择,是走向多元的中国社会必然会出现的职业分化,也是“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体现。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体制吸纳的大多是社会精英,这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之一。保持和发挥好这个优势,让那些选择留下的人后顾无忧,让他们觉得在事业上有奔头,无悔自己的选择,同样需要在制度上予以考虑。在政府机关等单位“一干一辈子”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也不应该让有这种追求的人觉得失望。


青年马克思曾经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我实现,应该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人的择业观和职业观。体制的“内”与“外”,不应该成为影响选择的唯一标准。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范文 | 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范文
推动文艺创新,“守正”为先,“开新”为要。中国文艺星汉灿烂,太多的传统精粹有待我们挖掘与阐发,太多的优秀传统有待我们庚续和发扬。创新不是全盘否定、推倒重来,恰恰相反,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从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反本开新。原创是文艺发展的引擎,原创能力与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是文艺创新的源头活水;互联互通的网络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赛 | 创业者心中的山(2016年浙江省申论下水作文) 范文
申论下水作文,一家之言,供公考生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范文 | 遵从平等权利 善待生命 范文
人类缘何热衷于这样或者那样地虐待动物呢?原因有四:其一, 出于某种一时的喜好, 如大学生动物园内硫酸泼熊;其二, 出于经济利益, 如每年不计其数的象牙;其三, 出于卫生需要, 如狂犬病引发的“屠狗风波”;其四, 出于医疗的需要, 如熊胆。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