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划片令学区房“接盘侠”忐忑
背景:日前,北京市公布2017年入学政策,明确提出实施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扩大参与多校划片的学校数量和比例,意在使更多学生参与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机会,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新政策明确,不符合实际居住条件的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均不得作为“点对点”入学资格条件。
中国青年报发表杨三喜的观点:北京以往多实行单校划片,即一个学校对应一个学区。它虽然限制了择校,但好的学区对应的学校好,学区内的学生都可以上好学校,其他学区的学生则没有上好学校的机会,而能否获得这种机会的主要条件在于是否拥有学区房,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就成为一种“拼爹游戏”,不仅有损教育公平,也刺激了学区房的炒作。不过,目前实施多校划片是有条件的,如何确定多校划片的区域、多校划片的范围,保证每个学生在片区内优质资源的机会均等,如何根据学生志愿进行派位,都不容忽视。决策过程应当力争公开公正,确保科学和民主。加强监管,严防划片与派位过程中的腐败与不公,是确保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不管是单校划片还是多校划片,都只是缓解择校的权宜之计,最根本的还是缩小区域、校际差异,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择校的可能性越窄,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要求也就更强烈。所以,必须持续加大教育均衡力度,否则入学政策的调整于缓解择校热、学区房热就不过是扬汤止沸。
小蒋随想:一位朋友为即将上学的孩子花高价买了学区房,当小区“妈妈群”传出多校划片的消息后,她不免抱怨,担心孩子未来被分到“差学校”。可怜天下父母心,买学区房的家长不都是大富大贵,也可能是砸锅卖铁,“泣血”买下“老破小”学区房。他们担忧自己的努力落空,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改善教育公平,遏制学区房炒作,难免触及“接盘侠”的利益,致力于公平必须考虑更多人的利益。同时要指出,多校划片在前期可能给人留下“摇奖”印象。因为,孩子上好学校或一般学校似乎要凭“运气”。靠“运气”显然与真正的公平相距甚远。均衡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孩子们尽可能处于同一起跑线,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出路。在此问题上,不能光把一般学校改名为好学校的“分校”,而是要在软件师资与硬件教学设施上全力缩小差距。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过程不能成为拖沓的理由。有关过程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家长们的焦虑与释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