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春风送工”的“店小二”
2月3日,节后上班第一天,上午看望了明珠街道几位老党员,下午即与开发区管委会潘爱民副主任一起,走访可胜科技(泰州)有限公司。
“新年好!”见到可胜泰州公司负责人李华洲,我赶忙打招呼。
“新年好!没想到你上班第一天就来了,我要感谢你!”李华洲突然的感谢让我很意外。
“感谢开发区提前安排送工,没让我手忙脚乱啊!”李华洲解释。春节前,针对可胜、巨腾、纬创这些大型台资企业用工可能出现的波动,我们经济开发区未雨绸缪,主动帮助企业对接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和劳务人员输出地区,提前储备了一批人力资源,预防企业节后出现的用工短缺。
“我这边压力大啊!初四就开工了,可利项目又要上新产线、新产品,也是缺人!感谢你们开发区,更要拜托你们!”李华洲快人快语,不待寒暄,直入主题。其实,可胜、可利目前用工的情况我事前已经有所了解,虽然职工返岗率较往年有所提升,但企业到2月底前用工缺口仍然接近2700人,李华洲急切的心情我完全理解。
“你们组织人力资源公司送工300多人,估计今天在岗人数有10300人左右吧!保持这样的送工量,这个月应该问题不大!”李华洲话中有话,他担心的是全年的用工保障。
“放心!这是我们的分内事,我们一定会全力服务好!”我赶紧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随即和他一起算起了今年的“用工账”。今年上半年,随着可胜公司产能不断释放以及可利公司新产品的大规模投产,两家公司用工需求将急剧攀升,预计2至6月需补充和新增一线员工11300人,7至12月需补充和新增一线员工共26000人。全年需要用工近4万人,听到这个数字,我和潘爱民同志都感到沉甸甸的压力。好在我们心中有底,经过多年的努力,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已走上高效、规范轨道,专门成立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已集聚人力资源公司16家,组织用工流程顺畅、效率较高,基本能够保障大企业的用工需求。
“今年,我们还有特殊需求!新产品科技含量高,新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对工人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了!还请开发区多关照、多帮忙!”李华洲总把我们当自家人,有问题直接说。
“看来我们服务企业转型的步伐还得加快啊!不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升级,服务不精准就是做‘无用功’!不光要保障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还要送企业需要的人。”我和潘爱民同志都意识到了同样的问题,经过研究会商,当即给了企业初步的解决方案:一是继续加大用工保障力度,依托成熟的服务体系,尽可能满足企业需求;二是密切与高等职业院校对接合作,争取相关高校毕业生来泰就业,尽快启动“订单培养”模式,为企业组织高素质人力资源;三是加快生活配套完善,将区内现有闲置安置房租用给可胜公司,解决职工住宿问题,优化企业周边配套设施,保证职工文化休闲、生活消费需求,进一步降低职工流失率。听到这些措施,李华洲连声道谢。
当好“店小二”真不容易,服务企业唯有知心才能贴心,也唯有精准才能周到。回来的路上,我还和潘爱民同志讨论这些工作如何具体细化,如何尽快落到实处、发挥实效。我们感慨,“春风送暖”送出了压力,但这些压力也催生了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发展的信心。
(医药高新区明珠街道、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工作团团长,泰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