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考面试小公举 转载 2017年10月14日 14:39:32
面试小讲堂 | 如何举例子之名人名言的使用

学霸说头图.png

手贱把第一天发的文章删掉了,让很多新童鞋都不了解本傲娇了,但是我是不会再发一遍的,毕竟你们也不会看喽。
 

今天说说综合分析题里怎么去用名人名言来作为例子和亮点。

  

再废话一句,面试申论不分家,面试就是小申论,所以面试的东西和内容完全适用于申论,例如名言警句在申论的使用、好词好句的使用以及一些热点事件的理解与运用等,都是相通的,学习一定不能学死,不能为了学这个而学这个,互相融合贯通才是正解!!务必注意这一点。

一、名言积累 

积累的问题其实昨天我已经说了,但是可能说的不是很详细,很多人还是不明白怎么积累名言,其实很简单,一是随时随地积累,二是不断的背诵。随时随地积累很简单,却也很不容易做到。我先不说去找很多素材背,最简单的我见过很多同学答过得题目本身就是名言警句,却不会举一反三的用,却学勾引你掰棒子,答一个题扔一个题。有很多题目本身就是名言(详见本文最后)。例如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面试(6月17日)考到“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欲而不知止,使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结合现在的党风廉政建设谈谈你的看法?”,再例如江苏省考考过一题“求名心切必作伪 求利心重必趋邪”,这两个名言简直太好啦!党风廉政的任何话题都可以用到,而且这段话本身还是排比句,说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宏,答题效果极佳!你们应该感谢出这种题目的省份,可以给我们源源不断的提供素材。这一题我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关键是见过之后再转化为自己答题素材的有几个人?反正我见过不少同学答综合分析,还没有见过用这句话的。。。我真的太失望了,。考过的见过的答过得题目自己还是不会用,反而去看什么新闻,去另外收集好多东西背,有用吗?反而事倍功半,效率低下。所以,答过得,见过的题目一定要记住!并且会灵活运用,这不仅是名言警句类,还包括其他类型的题目。

二、多积累
 积累吧你们就不要去看那些有的没的了,推荐几个范围你们去看就好了。两本书《平天下》,《习近平用典》,一个微信号“学习中国”。两本书把近几年习总引用过得名言都总结下来,并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加以诠释,人民日报这些笔杆子的水平我想没多少人比得上吧,把他们的诠释多背背,有好处。当然,这两本书里名言很多,你也不可能都背下来,我建议你每种类型比如修身篇,敬民篇等中选出几条朗朗上口的,去背,效果会不错。

学习中国微信号呢,最近大半年推送的名言解读并不适用于面试实战,我建议大家去看看历史记录里面2016年1月至5月期间推送的名言,质量高,实战性强,比较适用于公考面试。
 

我希望最后大家能达到一个效果,就是同一个题目,同一个论点,你一下子能想到三四条名言,然后从中选一个最合适最霸气的去用,这才说明你学到家了。
 当然了,还有一些公考的微博经常推送一些面试素材,也可关注。
 我最近为启禾公考贡献我毕生所学的面试笔记以及整理的精华,以后报启禾班就能看到了,哈哈哈。(版权原因不能公开~想要的去请关注启禾公考)


三、名言要新颖
我见过很多同学到现在答到为人民服务的话题还用“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句已经用的让人想吐的话。。你就不能用点“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修其心,治其身 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这种习大大用过的,别人用的比较少的名言吗?
 还有简政放权,你还在用“有权不可任性”?多去看看李克强总理最新的表述和引用,会让你的答题大放异彩

 

具体到题目中如何用名言我想我就不用废话了吧,直接背出来的东西再不会用那你也别去考了。很简单的举个例子,提对策的时候,很多人会直接说“下面我将提出一下对策”,你是不是就可以装逼一下:“明代改革家张居正曾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也提出以下建议”。
 再例如,你想说一个社会问题的原因,那是不是就可以说“古人云: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有以下几点原因”。当然了,这是最最low 的用法,用得多了也就像某公最喜欢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一样成了模板。所以这种答题方法是最初级的。在此只作为一个引子,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中央机关遴选公务员面试经验分享 学霸说
笔试成绩给了你的是进入面试的资格,但对面试的影响几乎是0。即便你与第一名笔试成绩分数相差很大,你也极有可能通过面试翻盘。在16年的中央机关遴选面试中,我就以
原创|遴选面试如何冲刺 学霸说
遴选面试准备的差不多了,如何才能在最后时刻再加把劲更进一步呢?
原创|我的公考面试核心理念 学霸说
在下不才,在16年“汉东省”省考笔试144.8分,面试79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面试经验。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