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21日 22:58:13
如何更好的解细节题

言语理解头图.png


1.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细节题的提问方式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以下说法不合(合)文意的是”等。


2.解答细节题的方法

  (1)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


  (2)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3)将正确的选项带入文段进行验证,确定是否有误。


3.细节题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1)“混”


  即混淆。命题人常通过混淆谈论对象、时态、数量、范围、可能性与必然性等来设置错误选项。


  (2)“反”


  指选项与原文意思相反。命题人在设置错误选项时,有时故意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不需要说成必需,把必需说成可有可无。这一类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词语有:必、必需、必须、没、没有、不、不必、不用、不曾、不可、是、不是。


  (3)“无”


  即无中生有。它主要是指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表现在细节理解型题目中,”无中生有“主要是指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4)“误”


  指选项存在逻辑错误或推断错误。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错误选项的常见方法。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片段阅读结构分析 言语理解
如果发现一个好产品或者一个大市场,就应该立即跟进;在跟进中发现现有产品的缺陷,然后通过创新弥补缺陷,超越对手,实现后来者居上。当然,创新的目标是创造,而不是简单模仿。因此,创造性模仿者需要通过对他人创意的了解,重新组合、改良而产生具有不同功能与价值的新东西。事实上,所有的产品,除了第一代是原创的,以后的进步都是通过创造性模仿来实现的。
片段阅读知识体系总结梳理 言语理解
小伙伴们片段阅读的平均正确率要比逻辑填空高,但是速度偏慢,怎么才能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呢?
2017年国考大纲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三点变化 言语理解
把考试大纲与近几年考过的真题进行整体分析,本文总结整理出一些变化趋势,以供广大考生参考。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