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务员考试信息网 转载 2017年10月25日 20:47:03
面试"你对..怎么看"真题解答(二)

面试真题及解析.png

【题目】原谅别人的错误,不一定是美德;原谅自己的错误,确是对自己的一种放纵。你怎么看?

【参考要点】

  1.做人应该正确面对自己和他人犯的错误,严格、严肃的处世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

  2.对两句话分别论述。与人交往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注意宽容的度;对待自己“以责人之心责己”。

【参考答案】

  古语说,“宽以待人”,在生活中,当身边的人犯错时,我们应该宽容的对待,但是一味的宽容一定不是值得赞扬的,这就告诉我们对待他人的错误时应宽容的有度;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也会犯错,如果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总是找理由和借口原谅自己犯下的错误,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是一定是错误的。读完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一句古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说的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和自己,对人对己都应该有一种严肃、严格的处事态度。

      一方面,在我们于他人交往,尤其是他人犯错时应该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以恕己之心恕人”。多体谅他人,多替他人着想。另一方面,待人以宽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对待他人的时候的宽容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应该把握好度的问题。在我们发现他人犯错的时候,一味的宽容不去给以提示甚至是警告,只想做老好人,如果这样就会使他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甚至会酿下恶果,而此时也背离了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所以对他人我们需要待人以宽,但是待人以宽的同时,也要把握适当的度的原则,这样才有利于我们自身、也有利于他人的成长。

  而当自己犯错时,我们往往借找各种口对自己而加以原谅,所以对待自己更需要我们“以责人之心责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出一些问题。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下错误不知悔改,只要我们深刻认识、虚心改正,那么就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前进。切忌对自己的错误文过饰非,视而不见,纵容自己。这不仅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不利于自己获取成功。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应该注意在与同事的交往过程中,一要待人以宽,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对同事的小错误给予意见和建议,进而帮助他们改正和进步;在对待自己的过程当中我们更应该做到严以律己,及时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给与改正,让自己可以不断进步。


【题目】XX市出台禁止在公交车上吃东西这一行为,违者罚款100元或给予严重警告,对此怎么看。

【题型】综合分析题型-公共政策

【参考要点】

  1、公交车“禁食令”的出台能够有效解决车厢污染、乘客纠纷,也能够避免乘客受到伤害,但这样的处罚措施是有待商榷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分析“禁食令”的积极意义及实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如确实能保证公交车的清洁与卫生但是过于强硬并且干涉了公民的饮食的自由。

  3、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出台相关细化规定及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等方面。

  【参考答案】

  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为群众提供着出行的便利,它既是城市宣传的窗口,也为外来人员展示着城市的魅力。某市出台的“禁食令”确实可以减少乘客在公交车用餐后留下的垃圾,也能减少对其他乘客的影响,但真正具体实施起来恐怕会有困难。良好的乘车环境,主要靠市民的个人素质和自觉性,不在公交车上吃东西只是文明乘车的一个方面,“禁食令”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对于公交车“禁食令”的出发点我们应该予以肯定,它旨在于为给群众提供一个更好的乘车环境。这项规定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保证公交车的整洁与卫生,有效避免因为吃东西而出现的乘客之间的纠纷,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乘客在使用竹签、筷子等餐具进餐时,遇到急刹车所带来的伤害。但是仅仅用罚款100元或给予严重警告的处罚措施来进行规范的话未免显得有些不妥。首先,在车上吃东西的主要是上班族,由于时间紧张很少有人有单独吃早餐的时间,如果统统采取罚款来处罚,未免有些不近人情,过于绝对。其次,公交车上吃东西的现象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问题,道德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强制性的规定不一定能解决根本问题反倒容易引起群众质疑。再次,如果真要执行“禁食令”,也应使规定更加人性化。譬如在婴儿、孕妇以及服药的病人需要喝水时,我们应特殊考虑;低血糖病人犯病需要适时进食甜食补充体力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最后,对于罚款的收缴额度、保存及使用情况,严重警告的效力情况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以及这样的处罚措施能否得到很好的效果也需要去检验。

  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我认为:首先,加强对于此项政策的宣传力度及公交车进食危害的宣传,使群众在思想上有个正确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原本的观念;其次,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细化规定,对公交车上出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说明并对罚款的收缴、保存及使用情况做出明确规定,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最后,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这需要司机或乘务员的严格执行,以确保“禁食令”的执行效果,公交公司也可与交管部门合作,对公交车上吃东西的行为进行适当曝光,以更好地约束乘客的行为。总之,维护公共交通的卫生整洁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踊跃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共交通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便利。


【题目】近日,互联网上围绕人民英雄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事迹的真实性一再受到诋毁,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亵渎英雄看起来是对革命英烈个人的否定,其本质上则是对我们时代信仰的一种诋毁,是对中华民族民族信仰和民族自信心的打击。无论是逝者已矣,还是英烈逝去,对我们整个国家而言,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重的革命前辈,对国家而言,是他们用鲜血铺就的道路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首先,这些英雄都真实存在,中国社会对人民英雄的尊敬普遍而稳定,它是主流社会核心价值观最牢固的部分之一。随着时代变迁,公众的兴趣发生历史性转移,人们思想的维度更加丰富,对战争年代的看法也更客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当时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局限,但这些都构不成否定人民英雄的时代“动力”。

       其次,当下否定英雄的歪风频繁拿抗美援朝的牺牲者做靶子,这与一些人“崇美”、“媚美”显然有一定联系。一些思想的“软骨头”会刻意表现得张扬,掩饰自己的“自轻自贱”。中国社会的边缘地带形成了一些臭烘烘的小圈子,他们通过互联网摇旗呐喊,搞出一些唬人的虚假声势,分散、消耗了社会大量注意力,这是当下的一个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条是主流社会必须态度坚决。博出位者中的很多人带有功利目的,想通过网上出名捞取实际利益,主流社会应当堵死那些人所看重的利益出口,让他们从获得好处变付出代价。除此之外,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这些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定期的开展民族精神学习活动,真正让这种正能量在社会之中传播开来。


【题目】学生会干事变成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就成名校毕业……正值高校就业季,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已成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比拼造假现象,称不造假是大傻。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当下,简历“吹牛”、文凭“注水”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造假越来越普遍、程度越来越严重、花样越来越繁多,体现了大学生求职的焦虑 心态。“骗来”的饭碗端不稳,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不仅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成本,而且严重危害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必须予以重拳出击。

近年来,简历造假愈演愈烈,这种社会不正之风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重原因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自身的问题,部分学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诚信缺 失、心术不正,甚至有人认为“简历不造假,十足一大傻”。其次,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惨烈,就业市场形势严峻,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时直接 注明“学生干部优先”,还有的单位对应聘者的政治面貌作出明确规定。为了争取就业机会,一些毕业生就夸大简历信息,给简历“注水”。再次,学校也难辞其 咎,学生德育一直被忽视;有的老师重科研、轻教学,自己带的学生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生苦读四年发现适合的工作不多;此外,学校在监 督学生求职方面也显得能力不足。最后,核实简历成本高、简历“注水”的不诚信行为成本低,也助长了投机风气。

  简历造假、文凭注水是社会的悲哀。纠正这股不正之风,需要多方面努力。对大学生而言,要秉持诚信的做人根本,“简历造假”虽然像是一种无奈之举,但 其背后的“不诚信”污点,终究是确存的。高校、用人单位以及相关的人事部门,必须把好关,一定要挤干毕业生简历中的水分,坚决让不讲诚信者不能得逞,让造 假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成本。此外,“招聘”应该是一个个性化、差异化的过程,而不能沦为简单的简历比拼。用人单位必须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精准选 人”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求职者投机取巧、投其所好。同时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曝光不诚信行为,在人才交流中心设立求职者“黑名单”制度,方便用人 单位查询,以减少失信行为。相信只要社会各方“认真”,坚持原则,“吹牛”简历必会很快遁形。


【题目】近日,广东肇庆学院大二女生沈霞妹在父亲去世后,将为父治病筹集来的善款剩余的48.6万余元全部捐出,并公布了善款的来源和捐款去向。对于沈霞妹的这一做法,你怎么看?

【答题提示】

1.沈霞妹的这一做法,是一种爱的传递,其公布善款的来源和捐款去向,是对公众善意最直接的回报,而对于剩余善款的捐出,是一种对社会感恩的真诚表达,亦是一种爱心的延续,而社会的广泛褒扬,也让我们看到了,慈善的发展在于传递。

2.在这个充满爱和善的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来都不缺现实的佐证。广东肇庆女大学生沈霞妹“众筹救父”,筹集到了百万元善款,为其挽救父亲获得了资金上的支持。不幸的是,其父最终逝世。但悲痛之余,沈霞妹没有贪占公众的爱心,没有奢享慈善资源,而是将大家的这份爱心延续,去帮助更多需要受助的人。沈霞妹的这一举动,是与爱心和慈善的一种良性互动,她发起的这次“众筹救父”行动,始于众筹,终于慈善,在接受爱心援助的同时,也用爱心传递的方式,向爱心人士表达着特殊的感恩之情。

3.其实,沈霞妹的这一行为,在很多受助人当中,并不鲜见。维族女孩热木,在肿瘤切除,病情稳定后,将剩余的53000元钱善款捐给学校,并成立一个大病救助基金。宁波公交司机为救儿子,筹集善款25万余元,儿子病逝,将剩余3万元余款继续捐出。遭遇车祸的长流中学高三学生肖中斌之父,在儿子苏醒后,郑重承诺,会将爱心捐款全部用于儿子的治疗康复费用,余下的捐款也会通过合适的渠道捐给有困难同样需要帮助的群体。这些爱心传递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慈善的发展在于传递,爱心的力量因传递变得更广更美。

4.其实,对爱心和慈善最好的感恩方式,就是反哺爱心和慈善。受助对象将“过剩的爱心”捐献出去,去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方式,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慈善“回流”的温暖力量,让慈善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2017国考面试热点:校园霸凌
【热点事件背景】 12月9日下午,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家长单女士在网上发文称,儿子于11月24日被一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此前曾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单女士称,目前孩子情绪很不稳定,还被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目前涉事学校称正在处理此事,海淀区教委表示,高度关注此事,正了解相关情况。
公务员面试热点:守规则惨死说明了什么
【热点背景】 10月26日中午,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门口,一位年轻姑娘走下台阶来到路口,人行道绿灯亮起,所有车都停下等候,姑娘也趁此时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奥迪车从后方高速冲出,没有任何减速迹象,瞬间撞毁了前方多辆车,并压住了这位过路的姑娘。
公务员面试最难攻克题型讲解之综合分析题
对于考生来说,面试过程中最难攻破的堡垒就是此题型,不能很好的抓住此题的答题精髓,面试综合分析题目要想得高分一定要审透题目,清楚明白此题问的是什么,另一个重要的就是要抓住答题要点,中公教育专家现以一道例题为例说明。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