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王同志 原创 2017年10月29日 18:40:38
原创|怎样应对国考中的申论 (二)——如何作答综合分析题

原创1.png
本文为南说北讲独家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小王同志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什么是申论、申论考试中的几类常见题型以及如何作答概括题。现在我们通过今天这篇文章学习如何作答申论考试中的综合分析题。

 
原创[2.png


综合分析题就是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某段材料分析一个内容、事物。综合分析题考察的是考生1对材料的理解能力、2对材料的灵活运用能力、3文字表达能力。如果考生想要在申论考试中拿到高分,熟练掌握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方式和技巧是完全必要的。 


原创3.png


下面我先来教大家如何判断一道题目是否是综合分析题: 



1.


(三)“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2017年国考申论省级) 


2. 


(二)依据“给定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200字。(2017年国考申论地市) 


3.


(二)“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2016年国考申论省级) 

4.

 

(三)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问题。 
1.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分析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2016年国考申论地市) 

5. 


(二)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2015年国考申论省级) 

6. 


(一)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150字。(2015年国考申论地市) 

7. 


(二)读读“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2014年国考申论省级) 


以上7个问题是我在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卷中筛选出来的综合分析题,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我用黑体字标注了题目中的关键点,在筛选过程中我正是因为看到这些词汇我才认为它们是综合分析题,而不是其他类型的题目。我们来看看以上几个题目的共同点: 
谈谈对…的理解;指出…的意思;阐述…的含义;分析…(问题、原因、对策);谈谈…看法。 


这些题干中的关键点告诉我们,如何判断一道题目是综合分析题:综合分析题是考察我们根据材料分析事物的能力,只要题目让我们谈理解、谈内涵、指出意思(含义)、分析XX,我们都可以将这类题目归纳为综合分析题。 


原创4.png


综合分析题在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和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几乎是每年必考的。一般情况下会有一道题,分值在10分或15分,大部分的综合分析题出现在整张试卷中第二题或者第三题的位置。 


我把综合分析题细化为两类,以便读者进一步学习。

 
第一类是要我们去分析内涵、理解、意思、本质、看法。

 
这一类题目比较抽象,一般情况下是给出我们一段话,再让我们结合某个给定材料谈一谈这句话的内涵。 


比如说


2017年国考申论真题卷省级中的第三题:“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这道题目就是通过一段话让我们分析内涵。 


再比如


2016年国考申论真题卷省级中第二题:“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 


这道题目同上面的一样,也是在题干中给出材料中已经出现的一段话再让我们围绕材料去深入阐述内涵。 


那么怎样作答呢,让我们以2017年国考申论真题卷省级第三题为例。题干中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我们在作答时必须完全按照规定。也就是说,答题时:第一,要有逻辑框架;第二,要全面,不漏得分点;第三,要找准得分点,不盲目作答;第四,答题字数要在规定字数以内。 


这道题让我们分析:


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的内涵。这句话写的非常抽象,一般人都不太容易理解,但考生们不要慌张,作答这类题有两个技巧:一是紧紧围绕给定资料,二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作答。 


我们首先应该从给定资料3中找到这句话,并透彻的理解出它的内涵。作答时先写是什么,再写为什么,最后写怎么办。 


准确作答题目中的内涵,考生必须解释题干中一些词汇的概念,这就是“是什么”。1.要解释“水”和“水的意象”的概念,2.要解释“儒”和“柔”的概念。题干中使用了“只有…才…”句型,这就是“为什么”,为什么只有A才能B,我们必须深入解答其中的原因。最后,如果资料中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我们还要在作答时加以归纳整理,这就是“怎么办”。 


以下是我给出的作答框架: 


资料中介绍的“水”是指…,“水的意象”是指…。“儒”和“柔”表达了…。(是什么) 
之所以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真切的体会“儒”和“柔”,原因在于:…(为什么) 
资料中反映了…的问题,我们需要…(怎么办)   


如果资料中没有反映问题,我们的第三个步骤“怎么办”可以省略。 


第二类综合分析题是要我们分析问题、原因、对策。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问题、原因和对策。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讲过,问题就是负面表现+原因,原因就是为什么其会引发问题,对策就是解决措施。 


2016年国考申论卷地市级(三)1: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分析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这道题让我们围绕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去分析引发热议的原因。在作答时,我们必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走,首先要在资料中找到T县政府出台了什么规定,这些规定引发了怎样的热议;再以规定、热议为中心,结合资料主旨“看前看后”,联系上下文查找原因。因为题目要我们分析原因,不需要我们去提供对策,所以我们在本题中可以省略“怎么办”这一环节。 


在这里我再次强调,答案来源于给定资料。资料里有的原因我拿出来分类、提炼、加工,资料里没有的东西我不管。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道概括题,打着分析题的幌子要我们概括原因。


以下是我给出的作答框架: 


框架1: 
引发热议的原因主要存在于A、B、C、D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该框架从多个角度先在第一句话中高度凝练,然后再展开。

 
框架2: 
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从A角度看…;二是从B角度看…;三是从C角度看…;四是从D角度看…。 
该框架的写法是在众多原因中浓缩出一个核心的共性的东西,再从多个角度展开。 



原创5.png

一般情况下,一道综合分析题的分值在10分或15分,在这道题目中能够拿到8分以上、12分以上的同学就是传说中的高分选手了。那么他们所写的答案与大众考生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由我来揭晓这个秘密。 


以2010年国考申论卷省级第一题为例: 


1.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请指出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有的考生给出的答案如下: 


此处的“死海”是指资源环境被破坏、水质恶化、污染严重、生物逐渐减少、灭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和其他物种均难以生存的海域。 


这个答案就是一个相对大众化的答案,仅仅找出了几个点,简单的说明了“是什么”,但之后没有讲“为什么”和“怎么办”,因此导致了失分。 


真正的高手不仅仅能找对点,还会使用逻辑框架,并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作答,让人眼前一亮。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位高分考生的作答。 


此处的“死海”是指环境恶化、灾害增多、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的海域。“死海”产生的原因是人类对海洋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我们需要加大保护力度,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这位考生按照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点展开了作答,答案明显好于上一位考生。但是,更高的高手在作答时不仅仅完全依照逻辑顺序和框架,还会在原有答案的基础上进行高度凝练和升华。 




分享给朋友:
1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综合分析 巧拿高分 综合分析
阐释类分析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特定部分,如一句话、一个观点、现象等进行解释分析,既揭示其本来意义,又挖掘其深层意义。其典型提问形式有“谈谈你对……的理解、认识”、“请阐释……观点”等。题型关键词是“看法”、“观点”、“理解”。这类题目的解答,首先要解释词句,点明本质含义,其次依据材料分析论述,最后结合实际得出结论。
综合分析题之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题是综合分析题中经常考查的题型之一,很多考生面对这一类题型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解答。原因分析题是注重对某一现象、事件、问题背后的本源、根源的分析,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对于这一题型我们考生应该熟练掌握答题思路与解题技巧。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分析一下。
三剑式拿下评论性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
评论分析,主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现象、事件、措施或观点,让考生对此进行评论并作出结论,主要提问形式有“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对······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对此怎么评价”、“就······进行分析评论”等。“评论”、“评点”、“评价”、“评述”等是该题型的关键词。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