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17日 13:41:52
如何有效把握文章写作的内在逻辑

应用写作头图.png


       很多考生对于文章写作的内在逻辑没有完全理清楚,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文不对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形成对应,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性不强、分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不协调等等,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本节将重点对文章写作的内在逻辑进行剖析。


       申论写作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标题、总论点、结尾之间要相互印证,保持一致。很多考生会为了拟定一个出彩的标题,而脱离了文章的总论点,比如标题是“事前预防和事后惩罚并驾齐驱”,总论点突出的是“提高思想意识、完善法律、加强监管”,显然标题和总论点不对应。标题出彩固然重要,但是文不对题就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所以希望大家谨记“标题、总论点和结尾”三中要保持一致。


       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应有效的对应起来。经常会有考生在文章中多列一个或几个措施,或许是因为字数没有达到,临时补充的措施,或许觉得要把措施作答全面,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大家应明确措施是针对原因(或问题)提出的,文章写作注重的是原因分析的透彻性、措施论述的充分性和针对性,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这样措施的针对性才会更强,也能提高整个文章的内在逻辑性。


        三、分论点之间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经常会有考生在设立分论点时,将“加强监管”置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面,这是不符合逻辑顺序的。因为监管是要依法进行,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管也不能落到实处,所以最好是讲监管置于完善法律法规之后进行论述,更符合内在逻辑。此外,对于常用的行政手段,我们可以按照政府重视、法律、政策、监管、宣传教育的顺序展开。


       四、分论点应紧扣总论点展开,不可偏离总论点。分论点应该支持总论点,比如总论点突出的是“加强法制建设”,那么总论点应该紧扣“加强法制建设,破解交通安全难题”,可以从“立法”、“执法”、“普法”的角度去具体论述破解道路交通难题,如果在分论点中出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司机安全驾驶意识”,就没有紧扣住总论点,则不能够支撑总论点。


       五、分论点与具体的落实措施应对应。也就说我们在提出分论点后,在具体落实措施时应该紧扣分论点,比如从“完善法律法规”的角度去阐述分论点,那么在具体落实措施中就不宜出现“监管”方面做法,而应紧扣“完善法律法规”,从“立法”“执法”等角度进行论述。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申论文章如何招招制敌之第六招 ——开头入题 大作文
申论要想抓住人的目光,如何开头是大课题,这篇教你怎样在开头入题,一下取得老师的欢心。
原创|申论文章如何招招制敌之第五招 ——妙定标题 大作文
得高分的申论文章一定是有一个上等的标题的,这里我也对标题的拟定要求做了一个总结,大家可以根据要求在每次写文章拟题目的时候对自己的题目有一个正确的审视。1、标题应结合论点。我在之前
原创|申论文章如何招招制敌之第四招 ——找准分论点 大作文
递进式分论点顾名思义,就是分论点层次依次加深,有的是内容,有的是程度。总体来说分两种类型。①角度由浅入深、由小到大递进。这种形式各分论点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