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21日 23:06:03
行测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头图.png


例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的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B.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C.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D.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答案】C。


解析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的最后一句由设问的方式提出主旨句。由最后一句知,土豆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主旨我们可以明确“土豆”为文段主体词,A、B项主体不符,可以排除;D选项中说土豆的价值需要进一步开发无法从文段中推断得出,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例2


木版年画曾是我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年画几乎已无迹可寻。这些改变,不仅使年节少了许多味道,也使木版年画的手工技巧面临生存的危机。如果其不能应世而变,终将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但从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木版年画又不应在商业化过程中肆意改变,那么与社会适应又不失人文内涵就成了新的课题。

这段文字想要传递的信息是:

A.年画的传统功能减弱但文化价值依然存在

B.传统技艺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护其生命力

C.木版年画需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

D.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木版年画正逐渐衰退

【答案】C。

解析

    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我们还是要去找到文段的主旨句。文段重点在尾句,转折词“但”之后是重点“但从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木版年画又不应在商业化过程中肆意改变,那么与社会适应又不失人文内涵就成了新的课题”。木版年画“与社会适应又不失人文内涵就成了新的课题”,作者是在强调木板年画如何更好地进行传承与创新。选项C为文段主要意思的同义替换。因此,C为正确答案。这道题我们在找到主旨后,其实可以发现,文段的主体词就是“木版年画”,A,B两项主体不符,可以排除;D项主要是说木版年画衰退的原因,是提出问题,而非解决问题,所以排除D项。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片段阅读结构分析 言语理解
如果发现一个好产品或者一个大市场,就应该立即跟进;在跟进中发现现有产品的缺陷,然后通过创新弥补缺陷,超越对手,实现后来者居上。当然,创新的目标是创造,而不是简单模仿。因此,创造性模仿者需要通过对他人创意的了解,重新组合、改良而产生具有不同功能与价值的新东西。事实上,所有的产品,除了第一代是原创的,以后的进步都是通过创造性模仿来实现的。
片段阅读知识体系总结梳理 言语理解
小伙伴们片段阅读的平均正确率要比逻辑填空高,但是速度偏慢,怎么才能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呢?
2017年国考大纲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三点变化 言语理解
把考试大纲与近几年考过的真题进行整体分析,本文总结整理出一些变化趋势,以供广大考生参考。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