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03日 15:35:29
守望,是每个人的责任

范文头图.png



守望,是每个人的责任


 “爆竹声声辞旧岁”的自然更替与时光流转,“烟花朵朵迎新年”的快乐恬静与亲情团聚,使“春节”这个民俗节日,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灵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使“过年”这个民俗节日的形式和符号,成为了每个中华游子心中的情感寄托。然而,在追求生态文明、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紧迫要求下,爆竹声声已不再,烟花朵朵已不现,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也由衷的发出了“现在的春节,年味越来越淡了”的感叹与无奈,悲怆与苍凉之感油然而生,不能不令人震惊与担忧。


 台湾学者龙应台曾经谈到“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传统,传统保护的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后的国家,传统的流失或支离破碎就越厉害,对自己的定位与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这句话时刻警醒着每个人,守望以“春节、过年等”内容与形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应有之责,责无旁贷。因为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之血脉,民族崛起之灵魂。


    责任是立世之本。传统文化是责任的化身,守望传统文化即是守望责任,责任也在守望着每个人、每个中华儿女。传统文化因为责任的灌溉而根深蒂固,腰板挺直,因为责任的呵护而清辉满地,水银闪烁。责任,是岳飞怒发冲冠的壮怀激烈,保家卫国,责任担于铁肩;责任,也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呼唤。责任,穿越千年的时空,深埋在每个人心田里。守望传统文化,就当以责任和热诚浇灌他,使他伫立成天涯铁铸的风景,有力地撑起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灵之月。


    守望责任,重塑文化生态,使传统文化传承回归社会与民众。冯骥才说“中国民俗文化扎根于人民生活之中,传统文化是否得到弘扬,不在于建设了多少‘大项目’,而在于是否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传统文化之美,是经过一代代艺人的实践、探索,一代代认同、确定之后沉淀而来,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暴发户”式的心态和审美,更重视物质表象,缺乏精神沉淀和文化风度。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和参与的机会,对于节日的记忆被唤醒,这才是真正的回归传统。


    要真正保护这些文化生态,最需要依靠的还是当地的老百姓。因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东西逐渐消逝,需要政府去搭建保护的平台,需要专家去调研,深入民间,与民众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只有真正回归社会和百姓,民俗保护才能生机勃勃,传承传统文化才更有力量源泉。


    守望责任,创新文化品牌,使传统文化创新依托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产品生产及其消费一般不太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实际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提高创新传统文化能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使《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为代表的好莱坞巨制不再尴尬出现,是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呼唤和价值诉求,否则,责任难以守望,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灵魂将无处安放,民族血脉也终将会流失、干涸,那将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痛。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文化,无异于自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守望传统,创新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事关中华民族发展之血脉,中华儿女之灵魂,不容忽视!


分享给朋友:
1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范文 | 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范文
推动文艺创新,“守正”为先,“开新”为要。中国文艺星汉灿烂,太多的传统精粹有待我们挖掘与阐发,太多的优秀传统有待我们庚续和发扬。创新不是全盘否定、推倒重来,恰恰相反,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从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反本开新。原创是文艺发展的引擎,原创能力与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是文艺创新的源头活水;互联互通的网络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赛 | 创业者心中的山(2016年浙江省申论下水作文) 范文
申论下水作文,一家之言,供公考生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范文 | 遵从平等权利 善待生命 范文
人类缘何热衷于这样或者那样地虐待动物呢?原因有四:其一, 出于某种一时的喜好, 如大学生动物园内硫酸泼熊;其二, 出于经济利益, 如每年不计其数的象牙;其三, 出于卫生需要, 如狂犬病引发的“屠狗风波”;其四, 出于医疗的需要, 如熊胆。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