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模板: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发展
编者按
申论考试作为公务员考试的核心科目,从诞生那一天起,其特殊的考试性质就天然地要求其命题选题必须反映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和中心工作,必须紧紧扣住当前的社会热点、改革难点和发展重点。“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基于此,今年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申论考试命题选题都必然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精神的影响。今天咱们就谈谈创新发展。
重要言论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无论是在推进改革中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还是在经济转型中提出“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在习近平的执政思路中,“创新”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创新”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天津视察时表示
背景:在天津考察期间,习近平来到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观看了该院自主研发产品展示,察看了分析测试中心、药物筛选中心等,详细了解国家创新药重大专项课题研发情况。他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背景:习近平到中南大学,视察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情况。他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2014年1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
背景:习近平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又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经验。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时表示
背景:在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习近平参观了汽车造型设计、样车试制和新能源联调试验。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背景: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
背景: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多处讲到,作家诗人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
——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强调
背景: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总体上看,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推进这项改革要细化公开有关实施操作办法,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可先试点。
“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考察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把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试点,积累经验。要增强出口竞争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范文精选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托起幸福的中国梦
伟大的文明无一不起源于科技创新的梦想。古老中国曾经是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之地,火药、指南针和造纸术均诞生于此。然而海洋时代的固步自封、科技落后,不仅导致了经济衰败,也让民族遭受“洋船利炮”所带来的苦难。今天,我们送“蛟龙”入海、“上九天揽月”,不光是实现宇宙的探索,更是为了用领先科技托起幸福的中国梦。
科技创新是“发展梦”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活力,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时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可以说,创新的事物才是科学的,才是发展的,才是进步的。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有“禾下乘凉梦”,全国人大代表邓中翰有“中国芯梦”,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有“搜索梦”,乃至无数人怀揣的科学梦、发明梦,汇聚到一起,让人备感科技创新的激情与力量。
科技创新是“民族梦”的灵魂。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不缺乏科技创新意识的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带动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中国高铁展现中国速度,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振奋。历史的车轮从远古中缓缓驶来,又继续向未来飞驰而去,依靠的便是科技创新这个驱动力。
科技创新是“中国梦”的助推剂。科技创新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技创新让幸福中国梦绽放的更加美丽。
马克思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怎样让清洁工厂取代“傻大黑粗”,如何治理污染重塑“美丽中国”?只有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才能真正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用科技创新诠释这一“改变世界的最强力量”对于幸福“中国梦”的深刻涵义。
申论模板
扬_______之帆, 行_______之路
____和____是辩证统一的(开篇明义,也可以说“相辅相成”)。____的甜总是和____的苦相伴而生,______的圆满总是和_______的缺陷形影不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罗曾经在《幸福过了头》中指出:_______。(加入名言)佛家也没有___________,而是解释为“__________”(加入名言)。这说明,认识到____________(点明主题)尤为重要。
但丁认为,__________________。(加入名言)而一个没有____________的社会,则注定是一个全盘皆输的社会,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必由之路(强调遵循或者改变)。要想体悟_______,点亮_______,实现_______,(由小及大)就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转变观念”之类的词,并列关系)个人如此,社会和国家亦是如此。
时移世易,以______打破思维旧式(即“接受”)。当今时代,我们无一不被裹挟在这一_________引领的时代浪潮中,__________改变着我们的_______,也改变着我们的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__,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举6个例子,古、今、中、外、男、女)虽然在_________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与险阻,也会受到因循守旧的旧观念的抵制。但我们不能消极以待,故步自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想要更好地顺应时代,我们必须打破思维旧式。
吐故纳新,以______拥抱崭新图景(即“改变”)。现今,很多地方(或人、或群体)的________工作都被_________,都喜欢___________,而不愿___________(填写一对反义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没有____________,我们又怎么能领略___________,怎么能了解__________,怎么能__________。(举1个例子,用归谬论证)因此,在__________上,要根据其相应的特点,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手段,使_____是可持续的、不间断的。唯有此,我们才能拥抱_______的崭新图景。
与时俱进,以_______引领时代风尚(即“引领”)。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点缀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来都不能只是_________、_________。(对比论证)___________不仅体现在__________、更应体现在__________上,是每一个人切身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因此,要不断开掘_________,打造_________、建设__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简单对策“用什么方法做什么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惧时代的变迁,在与时俱进中引领时代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用生活的淡定去面对问题。_______作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一种顺其自然的心境,一种积极自信的生活方式,与实现______的路径不谋而合。于我们而言,这个社会或许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缺憾。但我们同样要认识到,每一处缺憾,都在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窗外明媚的阳光照进心灵,看到更远的未来。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说:“___________”(加入名言),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___________的社会,但谁都不能阻挡我们追求_____的脚步。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范文 | 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范文
推动文艺创新,“守正”为先,“开新”为要。中国文艺星汉灿烂,太多的传统精粹有待我们挖掘与阐发,太多的优秀传统有待我们庚续和发扬。创新不是全盘否定、推倒重来,恰恰相反,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从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反本开新。原创是文艺发展的引擎,原创能力与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是文艺创新的源头活水;互联互通的网络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原创|建立容错机制,为敢担当者担当,谈谈你的看法
素材库
近年来,建立容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大热,就这个素材来看,分析申论、面试的出题方式及答题方法。

参赛|申论 80+必备几大要素
素材库
155分上岸公务员分享成功经验,行测申论答题技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