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鸟市的存在是城市污点
北京分钟寺桥下的鸟市,已存在多年,因为毗邻十里河商圈,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为“十里河鸟市”。每逢双休日,这里便聚集了大量鸟贩,一片鸟鸣啁啾,听上去好不热闹。但漫步其中,却可发现很多珍稀鸟种蜷缩在鸟笼之中,绣眼儿、百灵、画眉、蜡嘴……一只只活泼可爱的鸟成为鸟贩子手里的挣钱工具,一般的可卖到几十元一只,比较名贵的则可卖到数百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古人描写鸟类活动的诗句,给我们勾勒出人和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的生活图景。时至今日,鸟类自由栖息的家园已越来越小,鸟正在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笔者小时候生活的农村,家家户户厅堂的正梁上,每到春季总有燕子衍泥筑巢,我们的居室也就成了小鸟诞生的家。但现在,至少在我生活过的农村,孩子们已享受不到我儿时体验过的自然童趣了。
鸟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可主要归咎于人类对大自然征服的日益深入,伴随着人类对地球空间占有欲望的愈加强盛,鸟类的领地只能步步退让。另外,由于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饱受污染之累,已不适应鸟类的生存,它们只能往深山转移,人类失去了与它们朝夕相处的基本条件。
近些年来,我国对鸟类保护高度重视,2004年首次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并在去年完成修订。这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将大量鸟类列为保护对象,对列入保护范围的鸟类从事捕猎、出售、收购、运输、携带等行为,都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受到法律惩处。
在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目前居然还存在一个公开活动的违法鸟市,大量列入法律保护的鸟类被公开出售,这表明对于鸟类保护的重要性,社会各界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鸟类保护的法律在执行上还偏于疲软。那些鸟贩其实也明知自己出售鸟类的行为涉嫌违法,因此才会限于在熟人之间进行交易。市场里仅存的劝导协管人员对这种公开的违法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也会做些劝导,但也没多大效果。这种违法交易的公开且长期存在,大大消解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
违法鸟市的出现,是城市的一个污点,它不仅是对法律的挑战,更是对人类现代文明的挑战。消除这个污点,我们关于鸟类保护的很多功课都必须补齐。首先,爱鸟护鸟的道德和法律内容要加强宣传,让社会各界明白鸟类保护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鸟类的自觉意识,形成对抹猎、出售、贩运、携带珍稀鸟类的违法活动的自觉抵制。其次应该加强市场管理,市场监管部门不能允许违法交易在市场中存在。目前派往市场的协管员因为没有执法权所以无法起到震慑和管理作用,对此监管部门应调配有执法权的执法人员进行治理,并严格执法。
违法鸟市之所以能够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有需求。中国的老人素有遛鸟逗乐的爱好,这本来是一种生活习惯,无可厚非。但是,任何爱好都必须以不违反法律为底线。爱鸟,并不只有把鸟类留在自己身边这“华山一条路”,老人们也应与时俱进,努力改变自己的习惯,为鸟类回到我们身边创造和谐环境,让孩子们能够重新享受到充满自然童趣的快乐生活。(周俊生)


